地產博客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1133
地產新聞

樓市炒風:BSD稅收較高位縮86% 炒賣減逾八成

2023年5月6日 (文匯報)
IMF指,若樓市炒風減退則政府可考慮「減辣」,防止在利率上升、樓市下跌對經濟構成風險。那麼現時本港樓市的炒風情況如何?從反映樓市炒賣情況的買家印花稅(BSD)統計來看,BSD涉及稅款已由2018年高位的17億元,反覆跌至2023年3月的2.36億元,涉及稅款累積跌幅高達86%;BSD宗數則由2017年12月的534宗高位,減至今年3月的92宗,減幅8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

從買家印花稅(BSD)過去7個年度的觀察,近年來自海外買家及公司客的買賣明顯較2017-2018年度減少,以2018年6月為例,當時錄得340宗BSD個案,涉及稅款高達17億元。由2012年起生效的買家印花稅(BSD),經過多年實施後開始發揮效用,2018年年中後BSD涉及宗數及稅款見頂回落,直至2023年3月分別錄得92宗及2.36億元稅款,稅款較高位回落86%。

去年受疫情及息口上升的影響,樓市交投大減,連帶其他相關的辣稅亦見下跌。綜合稅務局資料,2022年3項住宅辣稅個案(包括15%新住宅印花稅、BSD及SSD)合共錄2,972宗,較2021年5,117宗大跌約41.9%,並創紀錄新低。

受惠復常通關 今年BSD料反彈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若以3項住宅辣稅個案劃分,去年BSD個案(買家印花稅個案—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及以公司名義入市的住宅個案均需要繳付的稅項) 錄638宗,較2021年1,003宗減少約36.4%。由於去年內地與香港仍未能全面免檢疫通關,窒礙內地買家來港置業,導致不乏內地買家的BSD個案明顯回落。

事實上,過去3年(2020年至2022年)內地與香港未能全面通關,BSD個案合共僅錄2,311宗,比起之前3年(2017年至2019年)合計的9,484宗大跌約七成半;然而,踏入2023年,內地與香港已實施全面通關,有助本港經濟逐步復常,樓市氣氛亦見改善,相信早前被壓抑的內地買家來港置業購買力將會釋放,料今年BSD個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