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數據顯示,未來3至4年潛在私宅供應量創10.7萬伙的紀錄新高,主要是由疫情及加息等因素,影響過去3年新盤銷售及動工,致使大量新盤積壓,例如貨尾單位在今年首季就增至1.8萬伙,較去年第四季約1.6萬伙增加約12.5%;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項目「( 熟地」)單位約2.5萬伙,較去年第四季約2.3萬伙增加約8.7%。
市場分析認為,新盤庫存積壓將為樓價帶來壓力。萊坊指出,雖然預計本港已達加息頂峰,將有利一手住宅銷售;加上香港與內地全面復常通關和經濟復甦,短期內將有助提振投資者信心和推動本港的住宅需求。然而,大量未售出的新盤將繼續對一二手樓價帶來壓力。
貨尾1.8萬伙季增12.5%
該行認為,豪宅相對上抗跌力較強,加息沒有為豪宅買家帶來很大經濟壓力,但個別準買家依然對樓價保持謹慎,令交易量回升速度減慢。
團結香港基金亦指,隨着銷售步伐放緩及售出比率下跌,一手項目貨尾出現積壓情況,數字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開始逐漸增加,其後更急速上升,在今年第一季錄得約1.78萬伙貨尾,以面積少於430方呎的甲類單位佔最大比例。儘管這一點或當令人因而斷定小型單位是最不受歡迎單位類別,但這還是言之過早。
CCL連跌兩周共跌0.68%
事實上,隨着短期供應猛增,而新盤吸納量放緩下,本港私宅整體空置量亦正在增加,整體空置率由2021年的4.1%升至去年底的4.4%,為12年高位,空置單位達54,967伙。(詳情另見稿)此外,近期樓價走勢亦可佐證樓市受壓情況,最新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67.25點,按周跌0.62%,連跌兩周共0.68%,顯示樓價升勢短暫受壓。以近5周計,CCL於168點上下橫行,微升0.45%。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相信,樓價短期繼續窄幅爭持,要待下周四(5月4日)美國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後,樓價走勢才會有較明顯走向。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