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趁金融危機炒舖發圍?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4677
地產新聞
怎趁金融危機炒舖發圍?
(東方) 2018年11月8日
職業無分貴賤!年近70歲、草根出身的陳炳坤,一直從事收買佬行業,一分一毫努力儲蓄外,更懂得看準時機多次投資住宅及商舖。如今生活豐足,閒時買賣股票過日辰。回望過去,原來○三年沙士一役,令他賺取第一桶金。而今輪跌市,又可以再為他製造另一個逆市搵真銀的機會嗎?

他年少時一家七口住在深水埗徙置區,家境窮困,故決心長大後要脫貧,並直言:「我乜都唔鍾意,最鍾意係錢!」他現時持有兩個商舖及一個自住物業,每次均是「一炮過」付款,毋須敍做按揭。

中學畢業後,從事過多種職業,如酒樓廚部雜工、機械維修員等。當年他任職機械維修員,每逢周六、日就會到深水埗鴨寮街「尋寶」,尋覓筍貨,再出售賺差價,並慢慢由打工仔變成生意人,一直在深水埗擺地攤。

「買賣好講技巧,今日講畀你哋聽要記住。」他續指,若貨品價值5,000元,而賣方知道價錢及對物品有研究,就不可大幅壓價,最平開價4,500元。價錢公道才會令對方有好感,未來有機會再次光臨。相反賣方不知價,才可大幅壓價。

○三年沙士時,股樓大跌,他卻因禍得福,期間賺到第一桶金。原來當時人心惶惶,大家不知今天過後有沒有明天,故將手上貴重物品如勞力士手錶等以低價賣給他。甚料一年不夠,沙士疫情受控,經濟好轉,手上的二手物品升值,最終全數賣出賺到100萬元。

冀太太有舖收租或套現

五十年代時,陳炳坤與家人居於徙置屋,及後政府房屋政策改善,一家人成功上樓,並入住公屋白田邨。他與太太婚後搬到沙田圍沙角邨公屋居住。隨時間過去,邨內人口老化,加上鄰居有「積物癖」,令他與太太決心上車。

他們看了多個樓盤,決定買入大圍居屋嘉田苑的單位。當時政府的房屋政策優厚,向公屋住戶提供兩個上車資助計劃。他選擇的單位以90萬元成交,如考慮政府的「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就可免息貸款66萬元。另可考慮補貼計劃,即政府一筆過給予20萬元補貼金買樓。最終選擇後者即20萬元補貼金,並再自資70萬元買樓。

回憶過去,陳炳坤更曾死裏逃生,因血管問題而做過通波仔手術。「當年喺病床上,我同自己講唔可以死,死咗嘅話老婆就無依靠,一定要捱落去!」結果得到幸運之神眷顧,手術成功。他除買入嘉田苑自住單位,建立兩夫婦的安樂窩,更決心不再擺地攤,並買入商舖做買賣。即使自己「有乜冬瓜豆腐」,太太也可以有舖收租,或可賣出舖位套現。

大病過後加上○三年賺到第一桶金,他開始涉獵深水埗的商舖,更透過報章格仔小廣告尋覓理想舖位,當年他曾以90萬元買入福華街一個舖位,終以160萬元賣出;又試過在界限街以50萬元買入舖位,並以90萬元賣出。多年以來,有多次買賣舖位的經驗。

他現時手上有一個位於天水圍的商舖,面積100方呎,一三年時以370萬元買入。他慨嘆,物業回報不理想,當年月租15,000元,至今僅以10,000元出租。另外還有一個舖位在深水埗大埔道,名為「大文小店」,專做二手物品買賣,只於周六、日開店,與朋友敍舊。

兩攻自住屋苑單位獲利

事實上,他當年除買入自住物業,又曾以162萬元買入嘉田苑一個單位,約半年後升值至195萬元沽出,之後以188萬元買入同屋苑面積605方呎的單位,再以318萬元放售,兩層樓帳面共賺1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