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嶼14年後始入伙遠水難救近火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970
地產新聞
東大嶼14年後始入伙遠水難救近火
(東方) 2018年10月11日
公屋輪候冊人數突破廿六萬,平均上樓時間延至五點三年之際,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一個「遙遠的計劃」,於大嶼山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填海建造合共約一千七百公頃土地,惟首批住宅單位最快要十四年後才入伙。消息人士透露填海造地造價「四千、五千億元走唔甩」。多名立法會議員狠批政府「今日嘅問題都解決唔到,講乜嘢明日?」轟計劃造價接近本港一半儲備,卻遠水不能救近火,無助解決基層上樓難問題,「倒咗香港人一半身家落海,但分分鐘要幾十年後先有單位,嘥氣!」

林鄭拒承諾作公眾諮詢

林鄭月娥昨發表施政報告,形容於大嶼山填海發展的「明日大嶼」計劃,為未來土地供應的「重中之重」,填海所得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將會是繼中區、九龍東後第三個香港核心發展區。她下午出席記者會時承認「明日大嶼」計劃成本「非常昂貴」;政府亦會撥款十億元成立「大嶼山保育基金」,推動郊區保育工作。不過,她晚上出席電視節目時,拒絕承諾會就此項目再作公眾諮詢,辯稱過去已做了很多公眾諮詢,世上無事是無爭議,若要等到社會有共識才開始工作,是不負責任。

起40萬伙 70%為公營屋

消息人士透露,當局預計明年中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透過兩階段填海造地約一千七百公頃土地,興建廿六萬至四十萬個住宅單位,供七十萬至一百一十萬人口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據了解,單計填海成本,每平方呎土地成本為一千三百至一千五百元,一千公頃的造地成本已達一千三百億至一千五百億元。

政府在第一階段會先爭取在交椅洲填海共一千公頃,預計提供至少十五萬個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此階段分兩期,首期預計於二○二五年在交椅洲東面填海三百公頃,因該位置與港島北距離甚近,預計填海地的單位最快可於二○三二年入伙;次期的七百公頃填海則預計於二○三四年動工。至於第二階段則擬於喜靈洲填海七百公頃。

消息人士指,今次填海計劃期望為香港提供土地儲備,喜靈洲最終會否填海,要視乎計劃研究結果而定,又指交椅洲及喜靈洲填海一千七百公頃已是上限。不過,當局指於明年中申請撥款進行的研究,會一併包括日後「加碼」填海的選址,即長洲南。政府指稍後會「睇睇長洲以南有冇地方再填」,粗略估計可填逾千公頃土地。

建島釋地 打造運輸走廊

消息人士指「明日大嶼」計劃是以「一加三」模式構思,「一」是指研究填海逾千公頃建中部水域人工島,「三」則指透過重整規劃,釋放龍鼓灘、小蠔灣及欣澳共二百多公頃土地的發展潛力。政府會盡快就計劃成立直接向特首負責的專責統籌辦事處。

因應填海造地,政府將研究興建一條跨海公路及鐵路構建一條新的運輸走廊,由屯門龍鼓灘一帶,連接欣澳、中部水域至港島北部。

團體怒斥 基層未能得益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政府忽視短中期土地供應短缺問題,反而提出一個遙遠的計劃,不滿政府將港人當「驢仔」,將填海所得土地當為紅蘿蔔,「掛喺我哋面前,但一世都食唔到!」指首批單位最快要十四年後才入伙,「等到劏房兒童啲仔女都出埋世都未上到車!」另一議員區諾軒則指公眾對填海未有明顯共識,政府即拍板研究,行為如「倒錢落海」。守護大嶼聯盟形容計劃是「明日大愚、今日大鑊」,基層根本未能得益,召集人謝世傑斥填海方案未經諮詢是違反程序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