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拓鄉郊 劃界免爭拗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981
地產新聞
填海拓鄉郊 劃界免爭拗
(文匯報) 2018年10月8日
專家倡設科學化指標 用新技術減少生態影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香港山多平地少,開埠一百多年來,主要靠移山填海大規模造地。面對近年房屋土地不足,社會有聲音認為要重啟填海,甚至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以解燃眉之急;上屆政府更提出興建「東大嶼都會」,並邀請房協作可行性研究。不過,在保育意識日漸抬頭的香港,這些建議引起環保團體強烈反彈,擔心破壞珍貴的自然生態。「移山填海」孰優孰劣?房屋專家和公屋聯會認為,填海和郊野公園邊陲地沒有產權爭議,相對較易發展和規劃,但必須先解決環保問題,倡採取對生態影響較小的填海技術,並訂定郊野公園開發面積上限,以及設立科學化的劃定指標,避免出現無止境爭拗。

在城門河東岸的沙田第一城,原是沙田海的一片狹長海灣,1970年代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在沙田海兩岸進行填海工程,建立起人口稠密、配套完善的社區。

這個容納接近68萬人口的社區,是不少支持填海造地人士經常引用的成功例子。

劉炳章:9個新市鎮6個填海

曾任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成員的測量師劉炳章當年入行不久,雖未直接參與其中,但亦見證着這片土地上的變遷。他憶述,當年四大地產商合組公司投得填海工程,把填出來的土地七成交還政府,以發展公共房屋和社區設施,而餘下的用作發展,成為今天的沙田第一城,是利用填海和公私營合作方式建立新市鎮的成功例子。

他指出,香港約有7,000公頃的土地透過填海取得,佔已發展土地面積四分之一,數量並不少;在9個新市鎮中有6個都透過填海大規模造地,因此填海對香港城郊發展,不論是住屋和商業用途,都有很大的貢獻,「如果沒有填海,香港的主要商業中心區如中環、灣仔、銅鑼灣、油尖旺去晒邊?」

「最重要政府是否有guts」

不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曾指出,填海造地或需時10年。被問到如何解決短期住屋需求,劉炳章同意填海需時較長,若在短期內增加土地供應,應研究發展鄰近基建配套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分階段填海,將土地盡快釋出。他指出,不論填海和郊野公園邊陲地都沒有產權爭議,只是有環保問題,「最重要是政府是否有guts(膽量)去做。」

至於如何減少環境影響,劉炳章指出,新技術如不浚挖法填海,不需要挖掘海沙,將沉管垂直壓下海床穿越淤泥層,其以砂料回填沉管內,認為在技術上並不困難。他又認為,政府在劃定郊野公園範圍時缺乏科學化指標,導致每次有人提出發展均引發無止境爭拗,即使由房協委聘顧問進行研究,也是基於顧問公司的一套標準,容易受到挑戰,故建議政府設立客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