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業應與市民同舟共濟 理性看待空置稅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746
地產新聞
地產業應與市民同舟共濟 理性看待空置稅
(文匯報) 2018年6月19日
據報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被問到若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會否引起地產商司法覆核,陳茂波回應指,無需擔心。高樓價已成為本港深層次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地產商不選擇與市民同坐一條船,只顧一己之利,堅持「賺到盡」,香港安居問題難以解決,必然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營商環境,地產商亦不可能獨善其身。為保持香港均衡、可持續發展,地產商應理性看待政府調節樓市的努力,兼顧公眾利益和感受,與各界共同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地產業佔盡天時地利,成為本港經濟支柱,創造了巨額財富。而且,在樓價屢創新高的作用下,本港貧富兩極化更趨尖銳。本港樓價貴絕全球,連續8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本港樓價佔港人入息水平高達19.4倍,意味着一個家庭不食不用,要近20年才可置業,年輕人「上車」困難,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市民居住環境日趨惡劣;租金高昂阻礙新的生產力形成,幾乎各行各業前景不明,只會引起強烈民怨。安居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難免演變成影響香港穩定的政治問題。

增加住宅供應,本來是壓抑樓價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論政府差估署還是物業代理行的數據均顯示,地產商持有的一手樓空置單位近萬個,是11年來的新高,當中有近4,000個單位空置達一年以上,可見問題嚴重。顯示即使政府努力推地,但地產商不配合,有新盤而不推售,增加供應流於空談。而地產商丟空單位,待價而沽,賺取更高利潤,這勢將進一步加劇供不應求的矛盾,令樓價持續飆升。

因此,政府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就是要傳遞不會對樓市熾熱坐視不理的信息,顯示政府關心市民安居的訴求、回應社會的關切。但空置稅能否壓抑樓價,包括學者、市場人士都持觀望態度,認為現時樓價高企,如果空置稅率過低,根本無阻嚇力,發展商寧可交空置稅也不會推售手上新樓;地產商還可將單位售予空殼公司或「友好人士」,或將一手樓宇放租,避過徵稅。

地產商財雄勢大,有地產界人士已揚言,政府若「過分干預」、「出招太辣」,不排除有個別地產商會考慮提出司法覆核。雖然有關人士強調,司法覆核是最後一步,卻避免不了給市民留下向政府施壓、抵制空置稅的印象,留下站在公眾利益對立面的觀感。

房屋具有投資和居住的功能,但本港私人住宅的投資功能被過分放大,居住功能被嚴重壓縮,得益的只是少數地產商及炒家,普羅大眾淪為受害者。劏房、納米樓大行其道,有損香港的國際形象;年輕人「靠父幹」上樓,對鼓勵自強不息、創新創業亦極其不利。

本港地產業的發展壯大,香港市民是最重要的支持,地展商作為商業機構,追求利潤可以理解,但亦要取之有道。政府必要的調控樓市措施,若因地產商的反對而大打折扣,甚至無疾而終,市民的反彈會更強烈,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若樓價完全與市民購買力脫節,一旦經濟逆轉,樓市崩潰,對地產商也不是好事。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更大的作用是保持樓市平穩,實際上有利地產商,業界應多從香港整體利益考慮,不宜反應過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