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地組同意六處填海建屋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650
地產新聞
覓地組同意六處填海建屋
(文匯報) 2017年11月8日
至少造地1400公頃 近岸成本低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俊威)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舉行第三次會議,繼續討論包括填海在內多個土地供應選項。主席黃遠輝於會後表示,委員普遍同意可在5幅近岸土地即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小蠔灣、馬料水近沙田污水處理廠及青衣西南部進行填海,其中4幅地合共可提供400公頃土地,加上中部水域發展東大嶼都會的土地,合共可提供逾1,400公頃土地,以應付目前房屋及經濟需求,更可用作土地儲備。

黃遠輝昨日於會後表示,專責小組在會議上討論在維港以外土地填海的土地供應選項。委員普遍同意近岸填海方式有不少好處,包括成本較低,因該些地點均靠近基建,不需再在基建投入太多資源。他續說,近岸填海又可提供較大面積土地,令發展更具彈性,除房屋及基建外,可在填海區規劃其他經濟活動,也能提供土地用作遷移不受歡迎設施,並支撐特殊工業。

25選5 影響小 可克服

他指出,政府早前曾就本港水域共25個選址,進行前期顧問研究,認為有5個選址較適合進行近岸填海,對空氣、海洋生態所帶來的影響最小,可克服環境上的障礙。該5個地點分別是龍鼓灘、欣澳、小蠔灣、馬料水及青衣西南(見圖)。

他續說,前4個選址最少可提供約400公頃土地,青衣西南則需作進一步研究。委員亦普遍同意發展在中部水域填海的東大嶼都會,因可提供1,000公頃土地,可為本港帶來的土地儲備較大。如該些地點將來均能填海,預料共可提供達1,400公頃土地,可支撐未來的房屋和經濟發展,更可用作土地儲備。

被問及有否在會議上討論在長洲以南興建人工島的建議,黃遠輝指該選項未有在會上討論,但相信這是非常長遠的事,政府需更多時間進行研究,才會有方向。

至於填海對環境的影響,黃遠輝承認,不會完全對環境沒有影響,但相對其他選址,該些地點對環境的影響並非不可駕馭,是可以處理。

他強調,在落實填海前,仍需先進行多項詳細研究,並需經城規會批准、環評報告等程序,才能作進一步落實。

會上亦有討論善用岩洞和地下空間的土地選項。小組副主席黃澤恩表示,政府早前進行研究,在全港找到48個適合發展的岩洞區。委員均認同岩洞可為合適的公共或基建設施提供所需空間,安置不受市民歡迎的設施如污水及廢物處理廠,亦可研究將現有這類設施搬入岩洞,以騰出空間建屋。

地下空間宜選址新區

他續說,發展地下空間可增加商業用地及加強地區的連繫性,也可解決交通擠塞問題,但要在現有市區發展有困難,因為地底有大廈的樁柱及地鐵等,故認為在發展新區或大型舊區重建時,地下空間可有較大發展潛力。

他並指,岩洞和地下空間發展成本高昂,推展需時,所提供的空間一般不適合作住宅用途,亦未必適合作高密度發展的土地供應來源。惟兩者的發展,可支援部分地面設施的遷置,長遠能間接增加地面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