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規劃新思維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676
地產新聞
六大規劃新思維
(文匯報) 2017年7月31日
一、運用垂直空間

垂直空間的建築學,除了高樓大廈的高空利用,亦包括垂直綠化、垂直農場和多角度升降機等,令城市不再單調及「平面」,轉向「三維」發展。事實上,德國著名升降機生產商蒂森克虜伯已於去年研發出利用磁懸浮技術控制的升降機,使升降機除了上下升降外,還能向左右移動。

二、引入PRT系統

個人快速運輸(Personal Rapid Transit,俗稱PRT)系統,也稱個人捷運「豆莢車(Pod Cars)」,是一種交通運輸系統。PRT系統的車廂細小,只有約一輛吊車車卡的大小,但運行在軌道之上。目前PRT系統仍有幾個困難要克服,例如技術不成熟、成本高和運量小等。

三、實踐跨代共居

近年經常說的共居概念,其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首先見於丹麥,其後擴至歐美、日本和台灣。共居旨在重建鄰舍歸屬感,並非單純與陌生人合租單位,存在共享資源的意義,社區決策來自居民共識,一同管理及分擔工作。共居除了應對高樓價和高租金的問題,亦試圖打破孤獨感,重建人際連結。共居跟隨各地文化不斷演變,包括跨代共居和生態村等。

四、善用地底空間

人類早已向地底空間不斷探索,好像地下街、地下鐵和地下隧道等,但地底的發展潛力仍然相當龐大,未來如何利用值得討論。港府多年來亦有發展地下空間,如污水處理廠和爆炸品倉庫等不少設於地底。2011年港府完成「善用香港地下空間可行性研究」,包括發展岩洞等,近年亦銳意於銅鑼灣發展地下街。

五、梯田建築概念

香港山多平地少,為了解決發展問題,其實許多建築物已經依山而建,但卻未有充分建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空間。梯田建築概念就是希望於依山而建的同時,每一層的人又可以互相兼容,以及就地理環境規劃每一層的用途。除了住宅、辦公室和學校等,亦着重增加社區農場和休憩用地等,令土地得以善用及用途變得多元。

六、3D打印房屋

3D打印建築在上世紀90年代便已出現,近年相繼出現3D打印的房屋、辦公室和橋樑等。早前有報道指,3D打印技術能節省整體建築成本50%以上。不過,即使技術不斷成熟,目前技術面臨的最大阻礙,是尚未見專門的國家標準。施工過程須按照傳統建築施工流程,該有的鋼筋混凝土不能少,3D打印建築的相關技術仍然處於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