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樓價預期趨非理性 供款佔入息66% 購買力嚴重脫節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6217
地產新聞
張炳良:樓價預期趨非理性 供款佔入息66% 購買力嚴重脫節
(信報) 2017年6月3日
樓價升勢不止,情況受到各界關注,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周五指出,今年首季反映供樓支出佔入息比例的置業負擔比率達66.1%的高水平,樓價與市民購買力脫節,加上市場對樓價的預期日趨非理性,情況令人憂慮,呼籲準買家入市時要小心。

本屆政府一直透過需求管理措施和大力增加房屋土地供應處理房屋問題,惟樓價升浪持續,截至今年4月底,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整體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連續6個月創歷史新高,反映二手樓市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續15星期破頂,近月大型新盤推售時,更出現如1997年樓市高峰時期瘋狂搶樓場面。

首置佔94% 否認外地人炒作

張炳良周五出席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周年特別公開會議時指出,樓市亢奮熾熱,泡沫風險增加,過去20年的置業負擔比率平均數約45%,但去年第四季已達63.9%,今年首季再彈升2.2個百分點, 至66.1%水平,樓價和市民的購買力嚴重脫節,「假如未來息率增加2%至3%,置業負擔比率可達八成水平」,坦言市場對樓價的預期日趨非理性,令當局感到憂慮。

張炳良於會後表示,在低息和信貸寬鬆的大環境之下,近月樓價升勢的確較急速,「呢個趨勢無可避免一定係受到一啲潛在買家或者社會上的一些情緒影響,覺得樓價仲係可以上」,甚至有人認為「乾升亦是上升」。他呼籲市民置業時須小心,應衡量樓價和按揭供款的風險,以及未來可能加息的影響。

對於有指非本地人士和投資者推高樓市,張炳良反駁稱,今年1至3月住宅交易中,首次置業人士佔94%,只有約1.5%為非本地人或非本地公司,而須繳交額外印花稅(SSD)的買賣亦僅佔約0.7%。

另外,公營房屋供應一直未能達標,張炳良說, 過去5年政府興建公營房屋的工作是在「追滯後」,且不少項目受到來自地區等方面的阻力。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出租公屋申請人的排隊輪候時間長達4.6年。張炳良強調,房委會將增加供應和防止公屋被濫用,致力縮短輪候時間。

學者倡激活二手市場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分析,現時房屋供應不平衡,二手供應受辣招等影響而被凍結,一手住宅供應雖然有增加,但仍未能滿足市場對物業的需求;而一手樓價未見回軟,令人覺得樓價仍會上升,認為政府太強調需求管理,但供應未有大增,可能令市民不相信政府的措施而決定入市。政府應該考慮改善供需平衡,例如激活二手市場。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樓市存在風險和不健康的情況,一些近年透過加按再買另一個物業的人士,如果未來樓價逆轉下行,所承受的風險將更大。惟他相信,近期「地王」接連誕生的消息,令市民對物業市場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樓價升勢料不變,但因現屆政府已接近尾聲,早前推出的措施已經有一定成效,政府短期內再出招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