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貴 劏房戶愈搬愈細 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8平方呎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7808
地產新聞
租金貴 劏房戶愈搬愈細 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8平方呎
(成報) 2015年6月26日
  香港樓價高企,房的租金急升,不少房戶難捱貴租,已愈搬愈細!香港中文大學昨日公布房研究,探討房租金佔收入比率的變化,結果發現住戶平均要用四成的收入交租,較2013年時的近三成上升逾10個百分點,但人均居住面積卻由2013年時的67.6平方呎,減至現時只有47.8平方呎,遠低於公屋標準下限,反映房戶租金負擔上升,居住環境卻惡化,故建議將「非公屋、非綜緩住戶生活津貼」恒常化。 本報港聞部報道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與全港關注房平台合作,過去半年透過社工實地測量、訪問租客和批則核實等,了解七區66個房戶個案的租金、家庭收入和居住面積。研究發現,這些房戶平均每月租金佔家庭收入41.1%,即家庭月入1萬元,便要用4,000多元交租,較2013年時的29.2%租收比高,但他們人均居住面積較2013年時減少約20平方呎,只有47.8平方呎,較公屋最低標準的70平方呎更低,若房戶要繼續租住2013年時同一面積的單位,估算他們要以72%的收入才能達成。

  五人家庭月租佔收入46%

  住戶人數多,亦影響人均居住面積,研究顯示一人住戶平均月入8,400元,房月租則要2,885.71元,佔收入37%,平均面積為117.86平方呎;但五人家庭平均月入11,666.67元,房月租佔收入46%,平均要5,133.33元,人均居住面積減至30.67平方呎,反映不少住戶承受不了租金,選擇愈住愈細。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指出,一般有關房屋負擔能力的調查,也未考慮房戶在高租金下選擇搬到更細或質素更差的單位內,五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租收比數據以中位形式公布,沒有處理質量上的變化,令租收比過去三次普查中維持25%,政府難制訂有效租務政策以回應市場變化,他斷言政府「把錯脈」,量度標準不準確,會誤導數據,難以有效分配資源。

  他承認調查的66戶未必能反映全港實況,但政府要提出措施紓緩住屋困境,如恒常化「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並為申請公屋達三年、面臨被政府逼遷的租戶提供過渡性房屋安排,包括用政府空置宿舍、學校或非政府機構管理的捐助住宅作安置,巿區重建局亦應撥出重建項目發展公屋。

  豬欄建非法鐵皮屋有隱患

  另外,政府估計全港有8.6萬個房單位,按年升30%,但全港關注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批評政府低估數目,未計及工廈、鄉郊寮屋和貨櫃屋等「臨時住宅」,指出鄉郊豬欄房已成趨勢,租客多為新移民、難民及低收入南亞裔人士。大埔區議員余智榮亦對《成報》表示,豬欄改裝的「臨時住宅」區內愈趨普遍,最近林村一帶亦有發現,這些非法改建鐵皮屋每間成10多個單位,環境生惡劣,但租金便宜,「100至200平方呎大概租2,000至3,000元」。

  元朗區議員麥業成亦說,八鄉和錦田最多南亞裔人士租住豬欄房,因元朗不少豬場雞舍結業後沒有交回牌照,將空出豬欄改裝房,惟對電壓造成負擔,區內亦曾發生多宗豬欄房火警。立法會議員及元朗區議員主席梁志祥表示,元朗六村包括屏山、廈村、八鄉等遍布房,「最常見是寮屋,平均租金約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