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周礼倡「建筑厨余」活化作过渡屋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3825
地产新闻
何周礼倡「建筑厨余」活化作过渡屋
(文汇报) 2018年10月18日
施政报告重推活化工厦政策,容许工厦免补地价作过渡性房屋。曾参与工厦活化工作的建筑设计师何周礼表示,香港有很多建筑物被荒废,成为「建筑厨余」,若能活化作过渡性房屋,有助增加住屋供应。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岑志刚)

他又说,香港有很多良心业主,无奈政府部门关卡林立,申请过程繁复、需时冗长,导致不少活化计划胎死腹中,建议政府成立专责委员会,与相关政府部门磋商,作出弹性放宽以加速审批。

挺活化工厦 增居住面积

政府在2010年至2016年间推出「活化工厦计划」,共批出124宗改装整幢工厦和重建工厦申请,在黄竹坑的商厦「GENESIS」是其中之一,大厦一成空间用作支持艺术家、青年共享空间及多个非牟利机构活动中心。

当年有份参与活化的建筑设计师何周礼表示,欢迎并支持政府活化工厦作过渡性房屋,因香港有很多建筑物被荒废,成为「建筑厨余」,得不到善用,若能活化作过渡性房屋,有助释放更多居住面积。

何周礼指出,不少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工厦,楼面深度达30米以上,大厦中央缺乏通风和采光照明,不适合改作房间居住,「香港市民不值得住黑房,值得住好啲」。

建议放宽楼面补偿吸引活化

他建议这类工厦在活化作过渡屋时,可拆除中间的楼面作天井,提供采光及通风井供厨房及厕所需要等,并由地政总署放宽楼面面积补偿,提供诱因给业主。

他又指,过渡屋住户大多数为非有车阶级,建议运输署取消停车位的硬性限制,增加楼面面积作公共或住宅用途;而工厦升降机较多,建议容许减少工厦内升降机的数目,腾出的空间作其他更有效用的设施,例如作电机房和垃圾运输设施等。

另外,现时法例规定居住地方距离窗口不得多於9米,何周礼建议放宽限制,容许单位内缩,靠大厦外墙的楼面可改作露台,方便住客挂晾衣物;若楼层主要给年轻人居住,可考虑共享厨房设计。

他又建议消防处按个别情况,考虑放宽地下救援入口至消防电梯的18米距离限制。

何周礼认为,香港有很多良心业主,愿意为香港付出,将工厦活化作其他用途,但政府部门关卡林立,申请过程繁复,需时冗长,导致不少活化计划胎死腹中。

他又举例指,当年活化「GENESIS」,整个过程用了4年半,最大阻力来自运输署,署方当时要求大厦要保留多达170个车位,令业主萌生放弃的念头,批评政府部门只是「依书直说」,做法僵化。

引入专家 弹性放宽要求

他建议政府成立专责委员会作为「建筑包青天」,邀请熟悉业界情况的专业人士加入,集中处理业主提交的活化工厦申请,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如地政署及屋宇署磋商,作出弹性放宽以加速审批,将活化的时间缩短至少於3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