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长远 坚定承担 大胆创新 投资未来 凝心聚力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3552
地产新闻
规划长远 坚定承担 大胆创新 投资未来 凝心聚力
(文汇报) 2018年10月11日
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涵盖良好管治、土地房屋、多元经济、培育人才、改善民生等多个领域。此份以「坚定前行、燃点希望」为主题的施政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跨越至少四届政府的「明日大屿」长远发展计划,为香港解决房屋问题,同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牵引。报告同时以坚定担当和创新思维,打破固有思维,大胆善用公帑,落实取消强积金对冲、增加法定产假、改善三隧交通,解决不少「老大难」问题,让社会各阶层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拓阔港人的工作、生活空间,展示本届政府事不避难、积极有为的管治新风。期望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支持特首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落实施政报告的各项措施,坚定信心向前行,燃点香港新希望。

土地供应不足是影响香港居住质素的难题,更是窒碍香港发展的主要阻碍。施政报告提出的「明日大屿」计划,是报告最令人鼓舞的亮点,让港人对增加土地供应解决居住问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看到切实的希望。计划透过分阶段填海造地,跨越未来20至30年,提供约1700公顷土地,可兴建26万至40万个住宅单位,容纳人口达70万至100万人,其中7成为公营房屋。另外,计划造就的人工岛将成为继中区、九龙东之后,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提供34万个就业机会。可以说,计划既是解决香港缺地的重要治本之策,亦是一项发展经济、扩展都市空间的重大长远规划。

二十多年来,香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推出大型长远规划,以致发展动力长期缺乏,发展空间模糊局促,以居住为核心的民生问题积重难返。「明日大屿」计划涉及大规模填海造地,超越政府的施政周期,并非着眼一时功效的权宜之计,其效用可媲美回归前以新机场建设为核心的「玫瑰园计划」,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有舆论预料,「明日大屿」计划难免遇到出於政治、经济考虑的各种阻力,但林郑月娥表示,「不会因经济的短期波动,或物业价格的升跌,而动摇政府觅地造地、建立土地储备的决心。」计划的统筹办事处将由她亲自领导,正正反映本届政府有气魄、有眼光,敢於迎难而上,为香港长远发展谋划蓝图,打下良好基础。

施政报告直面施政难题,在多项困扰香港多年的事项上都作出更大承担,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例如在取消强积金对冲上,加强对雇主支援,延长政府的第二层补贴期至25年,总补贴金额增至293亿港元;在增加法定产假上,施政报告亦提出由过去10周增至14周,私人企业新增4星期的产假支出由政府承担;在市民关注的公营房屋供应上,施政报告亦提出日后开拓的新增土地,7成用作公营房屋;施政报告还提出方案解决三隧分流,建议2020年起,私家车、的士及电单车过西隧减价,红隧、东隧就加价,同时豁免巴士过隧道收费,节省的钱用来纾缓巴士加价压力,以回馈市民。

这些长期纠结未解的问题,今次施政报告能够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施政思维创新是关键原因。政府肯「落水更深」,在公帑使用上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应使则使,用得其所,令企业和市民共享发展红利,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正如林郑月娥所指,香港有丰厚的财政储备,「政府有责任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为未来投资,为市民解困,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只要符合公众利益的事,政府快快做、大胆做,体现以民为本、急民所急的施政理念,市民乐见其成。

为香港谋划未来、拓展空间、提升竞争力,此份施政报告也作出具体安排,带来希望。例如再投放280亿元加强大学研究、再工业化、公共服务应用科技等工作,大力推动创科;成立20亿元「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生产商在港设立智能生产线,加速再工业化。

目前全力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发展的大势所趋、前途所在。施政报告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经济新增长点,可拓阔香港居民生活空间。林郑月娥表示,她会善用行政长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身份,透过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寻找和发掘在经济、社会和民生各方面的机遇。另外,施政报告提出,长者生活津贴扩展至广东和福建省。这些新措施,也说明政府谋划未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港人开拓全新生活圈。

此份施政报告承先启后、敢於创新,为香港制定了一份不一样、不平凡的施政蓝图,广大市民应积极配合政府落实各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凝心聚力谋发展,拒绝少数人民粹化的干扰,不要再让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阴谋论横行,更要对泛政治化的冲击大声说不,以免再令香港发展举步维艰,错失良机,让施政报告带来的新希望尽快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