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应与市民同舟共济 理性看待空置税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3747
地产新闻
地产业应与市民同舟共济 理性看待空置税
(文汇报) 2018年6月19日
据报道,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被问到若开徵一手楼空置税,会否引起地产商司法覆核,陈茂波回应指,无需担心。高楼价已成为本港深层次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地产商不选择与市民同坐一条船,只顾一己之利,坚持「赚到尽」,香港安居问题难以解决,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影响营商环境,地产商亦不可能独善其身。为保持香港均衡、可持续发展,地产商应理性看待政府调节楼市的努力,兼顾公众利益和感受,与各界共同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地产业占尽天时地利,成为本港经济支柱,创造了巨额财富。而且,在楼价屡创新高的作用下,本港贫富两极化更趋尖锐。本港楼价贵绝全球,连续8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本港楼价占港人入息水平高达19.4倍,意味着一个家庭不食不用,要近20年才可置业,年轻人「上车」困难,公屋轮候时间越来越长,市民居住环境日趋恶劣;租金高昂阻碍新的生产力形成,几乎各行各业前景不明,只会引起强烈民怨。安居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难免演变成影响香港稳定的政治问题。

增加住宅供应,本来是压抑楼价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论政府差估署还是物业代理行的数据均显示,地产商持有的一手楼空置单位近万个,是11年来的新高,当中有近4,000个单位空置达一年以上,可见问题严重。显示即使政府努力推地,但地产商不配合,有新盘而不推售,增加供应流於空谈。而地产商丢空单位,待价而沽,赚取更高利润,这势将进一步加剧供不应求的矛盾,令楼价持续飙升。

因此,政府开徵一手楼空置税,就是要传递不会对楼市炽热坐视不理的信息,显示政府关心市民安居的诉求、回应社会的关切。但空置税能否压抑楼价,包括学者、市场人士都持观望态度,认为现时楼价高企,如果空置税率过低,根本无阻吓力,发展商宁可交空置税也不会推售手上新楼;地产商还可将单位售予空壳公司或「友好人士」,或将一手楼宇放租,避过徵税。

地产商财雄势大,有地产界人士已扬言,政府若「过分干预」、「出招太辣」,不排除有个别地产商会考虑提出司法覆核。虽然有关人士强调,司法覆核是最后一步,却避免不了给市民留下向政府施压、抵制空置税的印象,留下站在公众利益对立面的观感。

房屋具有投资和居住的功能,但本港私人住宅的投资功能被过分放大,居住功能被严重压缩,得益的只是少数地产商及炒家,普罗大众沦为受害者。劏房、纳米楼大行其道,有损香港的国际形象;年轻人「靠父干」上楼,对鼓励自强不息、创新创业亦极其不利。

本港地产业的发展壮大,香港市民是最重要的支持,地展商作为商业机构,追求利润可以理解,但亦要取之有道。政府必要的调控楼市措施,若因地产商的反对而大打折扣,甚至无疾而终,市民的反弹会更强烈,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若楼价完全与市民购买力脱节,一旦经济逆转,楼市崩溃,对地产商也不是好事。开徵一手楼空置税,更大的作用是保持楼市平稳,实际上有利地产商,业界应多从香港整体利益考虑,不宜反应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