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全面资讯正视听 免土地大辩论失焦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024
地产新闻
提供全面资讯正视听 免土地大辩论失焦
(文汇报) 2018年5月26日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今日开始,在各区举办巡回展览和做问卷调查,就18个土地供应选项收集市民意见,为达至增加1200公顷土地的目标寻求共识。要将这次土地大辩论做好,一方面要确保社会各方面、各阶层有充分、均衡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政府要提供全面的资讯、必要的引导,避免一些片面、不负责任的言论在过程中不断发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辩论可以在客观、理性、务实的轨道上进行。

为了方便公众参与,土地小组以「点心纸」的形式列出10个短中期及中长期选项,让公众作出选择,以达至增加1200公顷土地的目标。另外还有8个概念性选项,可为本港长远发展提供土地储备,亦一并徵求公众意见。

这场大辩论是为了让社会充分讨论、凝聚共识,目标清晰。要把好事办好,首先要确保参与的市民可以获得全面、正确的资讯,并对公众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对疑虑及时释疑。例如各个选项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始建屋,各个选项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区域,等等。与此同时,还要有清晰资料展示香港未来的住宅和商业用地需求,让市民可以作出理性、负责的判断。

土地议题是一个专业的议题,广大市民并非专家,因此在收集意见的过程中,当局需要提供必要的引导。自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立以来,社会上有不同智库组织发表过多份建设性的报告,为本港土地发展出谋划策,值得政府和公众重视。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亦存在一些有心误导或无心误解的言论,扰乱视听、影响公众,如果任由这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在社会上发酵,将可能令土地大辩论的结果出现偏差。

简单归纳,这些对土地大辩论及其中选项的质疑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质疑本次大辩论的基础,打击土地小组的威信。例如有人提出香港根本不需要1200公顷的土地,只需要600公顷甚至更少就够,如此质疑大辩论当中的基础数据,只会令到辩论周而复始。二是将土地需求与人口政策捆绑考虑,例如提出只要香港停止输入外地人才,就可以少开拓土地,结果是令到辩论扩大化和失去焦点。三是以阴谋论看待部分土地选项,例如将公私营合作发展农地与所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而视之,出现泛政治化的倾向。四是将广大市民分为不同年龄和贫富组别,放大不同组别的市民对土地选项有不同的取向,从而藉着土地大辩论制造社会撕裂。

必须看到,这些质疑的观点都无助於土地大辩论达至一个建设性的成果,而只会导致大辩论推倒重来或者没完没了,与举行大辩论的目的和社会期待背道而驰。土地小组和政府部门对於这些歪曲事实、不负责任的言论,必须及时发声以正视听,才能确保大辩论在广纳意见的过程中,不会失焦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