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要做好 提升「共享房屋」吸引力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258
地产新闻
好事要做好 提升「共享房屋」吸引力
(文汇报) 2018年2月5日
明爱推出「好业主、好租客配对计划」,冀吸纳良心业主为劏房户提供较便宜的租金。但该机构的调查却发现,7成劏房户不会参加「共享房屋」计划,因不想与人共用洗手间,并认为相见好同住难。为劏房户提供帮助,减轻租金开支,改善居住环境,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好事做好,完善居住设施配套,满足劏房户基本生活所需,提升计划吸引力;劏房户也应适当降低期望值,接受过渡性居住安排。政府更应迎难而上,加快增建公营房屋步伐,让劏房户早日安居乐业。

本港劏房问题日趋严重,租户居住狭窄斗室,卫生安全条件恶劣,租金持续飙升,备受社会关注。据政府统计处上月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港约有20.7万人居於劏房内,当中更有37487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占整体的约18%。劏房户过去一年的月平均租金由3681元升至4062元,但人均居住面积则由50平方尺跌至45平方尺,不折不扣是愈住愈细、愈住愈贵。近4万名儿童自小在狭小的劏房内成长,做功课、玩耍只能在床上解决,身心健康都受到极负面影响,与香港作为文明富裕之都形象极不相称。

特首林郑月娥上任之后,政府牵头推动社福机构、慈善组织推出「共享房屋」计划,寻找一些好心业主将空置单位租予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租金不超过家庭入息两成半,一般在2000元左右,最多都是4000多元。由於租金较市值有较大折让,本来预料计划会受到劏房户欢迎。而事实上,竟然有7成人不选择「共享房屋」,令人始料未及。原因是租金虽较相宜,但「共享房屋」需要与素不相识的租户共用厨房、厕所等设施,难免有所不便,不少受访劏房户担心未必能与「同居」的租客和平共处,成为计划「不受欢迎」的主因。

如果7成人不接受计划,「共享房屋」出发点再好,但无人肯租,计划就失去意义,更打击好心业主、慈善机构帮助基层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共享房屋」计划的组织者需要考虑租户的真实诉求,根据大多数劏房户的意见,尽可能在「共享房屋」增设每户独立的卫生间,在租户编配时作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安排,消除劏房户对计划的疑虑。

「共享房屋」属於过渡性支援措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较好的栖身之所。劏房户需明白,「共享房屋」并非解决其长远安居问题,不应对此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起一家几口住在仅有100尺的劏房单位,忍受媲美豪宅的租金,其他生活开支捉襟见肘,「共享房屋」可以提供较大的居住面积,租金与租户收入挂鈎,不用担心连年大幅加租,对劏房户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

劏房问题日益恶化,根本上还是土地和房屋供应匮乏所致。要彻底「消除」劏房现象,全社会应共同支持政府加快觅地拓土,兴建更多资助性房屋,方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