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基金倡「补置」 冀75%家庭做业主 政府售楼挂鈎成本 4选项鼓励补价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620
地产新闻
团结基金倡「补置」 冀75%家庭做业主 政府售楼挂鈎成本 4选项鼓励补价
(信报) 2017年10月24日
今年《施政报告》就解决本港房屋问题提出以置业为主导的政策方针,有别於上两届政府所强调只要有瓦遮头,租屋也可以安居的取态。由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牵头成立的团结香港基金昨天发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系列的第三份报告,其中重点是再次建议政府考虑基金会顾问、港大黄干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王于渐提倡多年的「补贴置业计划」(下称补置计划),建议以建筑成本定价出售公营房屋单位予住户,入伙时锁定补价金额,不随楼价浮动,并提供4个选项,让住户可在条件合适时完成补价成为「真业主」。

王于渐:一箭数雕解决问题

王于渐强调,补置计划可望尝试解决香港房屋问题及其衍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并实现与民共富的理念,应对置业及财富不均现象。若计划顺利推行,30年后全港可有约75%家庭成为业主。基金会2015年发表首份报告提议补置计划时,目标是可让80%家庭成为业主。

计划建议分四阶段进行,先推行先导计划出售单位予绿置居、新建成居屋、首置上车盘的合资格住户。其后,政府可考虑容许现有居屋及租置屋业主,按计划的补价机制选择补价,最后分阶段私有化现存公屋单位。研究报告并建议在补价厘定机制中加入4个选项,包括给予优惠及容许分期付款等,鼓励住户完成补价。

施永青吁按市场机制分配

王于渐形容补置计划可以「一箭数雕」,当住户子女收入上升时,不会受公屋富户政策影响而要搬离公屋,被迫租住劏房及再轮候公屋;住户有楼在手,离婚率也会下降,因为不想分身家;房委会也可以减轻财政压力。

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回应称,乐见有更多市民能够置业,但补置计划以建筑成本定价,会较市价便宜很多,对已经「死悭死抵」置业的市民不公平。而且,不同置业时机的定价可以差别很大,要如何分配哪些人先行购买?有否转售限制?应如何计算套现利润?买家转售单位后,是否可继续要政府照顾?他建议应按市场机制分配资源,让较有负担能力的家庭先入住,且日后只可转售予同样合乎资格的家庭,并各自承担楼价波动的风险。

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系主任兼讲座教授邹广荣指出,补置计划把资助房屋性质改变为财富分配工具,但要有充足土地可作分配才能成事,否则只会更易造成社会分化,因为会有合资格的家庭分配不到单位,而且是由纳税人资助某部分幸运儿,若推行该派糖方案,须极为小心。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委员王坤认为,该方案反映首届行政长官董建华希望70%家庭置业的愿景仍在,他指出,希望上楼的市民未必都想买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