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柜屋可解燃眉之急需要认真研究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5716
地产新闻
货柜屋可解燃眉之急需要认真研究
(文汇报) 2017年9月21日
为缓解基层住屋之困,政府继与社福机构合作推出「共享房屋计划」之外,又考虑提出兴建货柜屋的建议。新一届政府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方法,短中长期结合解决房屋问题,方向值得肯定。货柜屋具备可在短期内批量兴建的优势,在世界上不乏成功个案,但政府仍要集思广益,研究货柜屋的安全性、技术细节以及配套等细节,充分论证可行性,同时各方积极配合,以求尽快落实。

就在香港兴建货柜屋问题,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政府并无既定立场,对任何可以纾缓住屋困难的措施,持开放态度。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则认为,组合屋在隔声及防热等方面都要符合标准,面积是160平方尺或320平方尺,可供2至5人入住,若果一切顺利,最快明年可推出。公屋轮候册平均轮候时间一再延长,越来越多市民被迫栖身劏房、捱贵租,相比之下,货柜屋的条件与价格都较为优胜,只要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相信货柜屋会受到等候上楼市民的欢迎。

世界各地有不少以货柜建过渡性房屋的成功例子,其中荷兰的Keetwonen屋苑,就是当中的表表者,其每个单位以不到3000港元的低廉租金出租, 市场相当受落。本港用作居住用途的货柜屋是崭新构思,必须符合《建筑物条例》等法律的要求,包括用料、隔音、防风、防火等技术问题,都要妥善解决。香港位於亚热带地区,受潮湿酷热天气影响,必须从耐热、耐冷及耐风等方面适合香港的环境特点。此外,货柜屋属於临时性质,水电煤网及交通等配套设施,亦需作针对性安排。

有研究预料,政府最少需要10至15年时间,才能追回落后的公屋供应量,故当前的房屋政策其中一个着眼点,应是研究并尽快落实兴建大量的过渡性房屋。近年香港面对建筑成本飙升、建造业人手短缺等问题,亦有必要引进创新的建筑方法,加快建筑进度。货柜屋建筑需时较短,即使只能租用数年的土地也适合兴建。当土地租约完结时,又可将货柜屋搬迁至新地点安置,符合经济效益。

据统计,本港现时有约1200公顷棕地处於荒废状态,同时有研究显示,只需约85公顷土地,便可以兴建约10万间面积160平方尺的货柜屋,足以容纳现时所有劏房户,令蜗居斗室的基层住户迅速改善居住环境。即使只兴建两三万间,也足以冲击劏房市场,令租金下调,缓解租户压力。在「共享房屋计划」仅能提供有限数量的房屋的情况下,货柜屋具备短期内可大量兴建、成本低廉的优势,值得政府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