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限制须松绑 官商合作可接受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4189
地产新闻
九大限制须松绑 官商合作可接受
(信报) 2017年8月31日
持续智库主席兼前规划署署长潘国城指出,现时在香港要觅地建屋,面对九大框框需要打破,包括填海计划已被取消、海港内外发展牵涉的环保及自然生态问题、打破郊野公园不能发展等等,当中不少的框框,需要官商合作。

潘国城指出,保护海港条例推出后,青洲及九龙湾的填海计划均被取消,但其实香港27%人口及70%商业楼面处於填海地段;条例限制填海发展只能基於必要用途,而兴建公屋是否可被纳入必要用途,值得研究。填海引发环保及自然生态问题,未找到妥协办法,但其实在土地短缺之下,应仔细寻找可以填海的好地方,努力研究折衷的办法。

斜坡建筑有先例

潘国城表示,虽然他支持保护郊野公园,但郊野公园占香港土地40%,并非绝对没有可用作发展的地点,若有合适选址,便应打破限制。另一方面,把斜坡用作低密度发展有先例,例如香港大学便建於斜坡地段之上,但近年很少采用同类建筑方案,其实不应故步自封,相信可减少与其他住宅区「争地用」。

另一方面,潘国城表示,香港郊外不乏较平坦的土地,包括农地、棕地,以及发展商拥有的非住宅土地,但碍於要搬迁现有用途、改变规划、徵用地主业权,以及有热爱耕种人士要求保留农地,而未能加以改划用途。国际上很多城市的发展计划,均是官商合作后达成的结果,包括香港的过海隧道及道路干线,但在当今香港社会,却会有官商勾结污名,其实只要有关设施有利社会,官商合作应该可以被接受。

应放宽九龙城地积比

潘国城又认为,过往决策规划未有放宽以配合现时所需,例如启德机场搬迁后,理应放宽九龙城的地积比率,但因区内设施配套不足以应付人口增长,而未有落实。旧区重建受制度所限,项目进展速度慢,无助加快增加供应。现时边界模糊化,可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觅地建屋,让港人落户。这些方面的框框是否可以打破,值得各界深入研究,以期找出增加住宅用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