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短期纾困措施 缓解轮候公屋之苦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4183
地产新闻
推出短期纾困措施 缓解轮候公屋之苦
(文汇报) 2017年8月11日
公屋轮候时间重返高峰。房委会昨日公布最新的公屋轮候时间,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4.7年,重上去年年底的高位。基层市民无奈忍受长期轮候上楼之苦,问题在於公屋供应不足。开拓土地、增加建屋固然是治本之策,但远水难救近火,短期应完善公屋流转政策,推动政府与民间合作,以新思维推出更多纾困措施,多管齐下帮助轮候公屋的市民尽早上楼。

最新数字显示,公屋申请总数高达27.8万宗,较上一季度上升1900宗,但本年度可供编配的公屋单位却下跌25%,只有25000个。此消彼长,公屋轮候时间必然越来越长,较悲观的预测认为,轮候时间将超过5年。虽然政府一直努力觅地建屋,满足市民诉求,但由成功觅地到房屋落成起码要七八年时间,更何况觅地建屋屡遭阻力,难以在短期内大幅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因此,政府应考虑改善公屋政策,推出更多短期纾困措施,缓解轮候压力。

首先,当局应收紧公屋富户政策,加快公屋流转。房委会资料显示,截至去年中,全港约有2.6万个公屋富户,如果这些富户都交还公屋,轮候册上近一成申请者可以立即上楼。由於过往富户政策太宽松,平均每年仅能收回约230个单位,公屋流转速度迟缓。一方面公屋被富户长期霸用,另一方面真正有需要的人长期等上楼、捱贵租、住劏房,不公平不合理。房委会去年底已经通过将公屋富户政策由「双轨制」变为「单轨制」,规定只要收入超过入息限额5倍或资产超过入息上限100倍,又或者拥有住宅物业,都要被「叮走」,目的就是让有能力重回私楼市场的富户交还公屋,切实照顾真正有需要的人。房委会须严格落实公屋富户新政,确保公屋资源用得其所。

其次,是为轮候公屋的市民推出短期纾困措施。运房局局长陈帆上任以来曾探访劏房户,研究推出「良心劏房」计划。陈帆昨日表示,已经有发展商提供空置房屋,亦有热心的基金提供财政支援,希望年尾可以推出几百个「良心劏房」单位。

政府能够以新思维、新办法应对房屋问题,值得支持。但是几百个单位,不足27.8万宗公屋申请宗数的0.5%,只是杯水车薪。有建议认为,可恢复关爱基金的「N无津贴」,给非公屋、非综援的低收入住户提供一次过的生活津贴,减轻生活压力,适当改善居住环境。很多「N无人士」就是轮候公屋的市民,有关建议值得政府积极考虑。

缩短公屋轮候时间,最根本的途径是增加公屋供应,这离不开开发新界土地、利用郊野公园边陲、填海等方法,对此社会上有不同意见,而且容易被政治化,大规模觅地建屋的挑战不可低估。但是,大建广厦千万间,关乎20多万公屋轮候户的利益,政府应迎难而上,努力开拓土地,社会各界亦应以市民利益为重,协助政府觅地建屋,减轻市民等候上楼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