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填海建新市镇 增建房屋造福市民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6112
地产新闻
支持填海建新市镇 增建房屋造福市民
(文汇报) 2017年6月12日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发表网志,呼吁立法会议员急市民所急,加快审批各项工程,包括东涌新市镇扩展的填海和前期工程。填海造地是香港增加土地供应、推动城市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亦是周边地区为解决住屋、发展问题长期所采用的措施,立法会应支持适度填海,建设新市镇,为香港长远发展注入活力。政府则应调高公营房屋比例,做好社区设施配套规划,满足居民诉求,以利新市镇扩展计划在立法会顺利通过,早日造福市民。

香港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填海造地。中环、铜锣湾、启德等今日的中心地带均是填海而成,迪士尼乐园、赤鱲角机场等享誉国际的重要项目更是如此。上世纪70年代,麦理浩「十年建屋计划」成功开发沙田、荃湾、屯门等新市镇,当中就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安置了150万人口,创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并释放市区土地,成功推动了香港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型。港英年代曾出任布政司的钟逸杰就断言:「没有填海,没有香港。」

香港人喜欢与新加坡作比较,港人羡慕新加坡的居住环境好、国民不必「捱贵楼」。细分析一下,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把住屋问题解决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填海造地,纾缓土地不足。新加坡立国时,面积只有580平方公里,只有香港的一半多一点。经过多年的填海造地,新加坡的面积已增加至714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增加了近三分之一。而且,新加坡政府准备继续填海,以供增加人口之用。反观香港,自1985年至2000年填海造地有3,000公顷土地,但2000年至2015年,透过填海产生的土地只有约690公顷,下跌近80%。不论是参考自身的发展历史,还是研究竞争对手的经验,都可得出一个结论:香港要维持市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需积极推行填海造地政策。

目前本港土地供应日渐紧绌,香港楼价屡创新高,小市民望楼兴叹;公屋轮候册累积申请近29万宗,平均轮候上楼时间延长至4.7年,与「3年上楼」的目标渐行渐远。因此,觅地建屋、解决土地供应不足,是特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缓。相较於旧区重建、开发市区荒废工业用地及新界荒废农地等方法,在维港以外地区填海、建设新市镇具有时效快、供应大的优势。东涌新市镇扩展的填海工程,可提供约40,000多个房屋单位,容纳12万人口,同时提供商业用地和各项社区及休憩设施,可创造超过4万个就业职位。可见,东涌新市镇扩展的填海工程可在短期内增加大幅土地,助推城市发展。虽然有关项目已过了立法会工务小组一关,但还要过财委会一关,立法会议员作为民意代表,在关乎数以万计市民安居乐业的问题上,应以民为本,高抬贵手,勿再节外生枝阻延。

在东涌新市镇发展中,立法会议员比较关注的是其规划和设施配套,当中有不少合理的意见,例如增加公营房屋比例,照顾基层住房需要;预留充足商业用地,保障区内居民就业;做好医疗和交通配套,满足居民所需等等。政府应从实事求是、造福市民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虚心采纳有关建议,以便争取更多议员支持,便项目能得以顺利通过财委会,尽快付诸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