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外填海 多举措辟地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7127
地产新闻
维港外填海 多举措辟地
(文汇报) 2016年10月5日
团结基金倡议:建储备 增密度 简审批 不单靠棕地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岑志刚)香港房屋土地短缺,如何增加供应成为香港特区政府最大挑战。团结香港基金昨日发表最新报告,提出多管齐下土地发展纲要,包括建立长远土地储备、提高现有土地发展密度、简化审批及发展程序等,例如考虑在维港以外选址填海,放宽新发展区发展密度等,并强调单靠发展棕地不足以解决所有土地不足问题。

团结香港基金昨日公布新第二份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报告,建议港府积极建立土地储备,尽快落实大屿山发展计划。

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曾维谦表示,香港在2016年至2020年间只有不足10万个公屋单位落成,比目标兴建的14万个单位少约30%,而近月私楼单位数目虽然回升,但单位面积却减少,因此不可对供应掉以轻心,加上居住劏房人数接近20万大关,「如果每一区的居民都抗拒发展,将来觅地会非常困难。」

适当提高密度 可供优先采纳

曾维谦指出,香港於过去十多年缺乏土地储备,无法因应市场变化调节土地供应而付出代价,而港府在1997年至2003年间因间楼价大跌,为稳定楼价推出停止卖地、引入勾地表等多项措拖,甚至暂停一些大型土地发展项目,例如洪水桥及啓德新发展区,都是因为政府缺乏长远目光而被搁置十多年,「政府应该要有土地储备的概念,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提升现有土地的发展密度,特别是现时未完全落实的发展区,例如启德新发展区和将军澳南发展项目。曾维谦引述香港理工大学一项研究指出,即使将地积比率平均增至6.7倍,对天际线、日照及空气流通等影响亦相当轻微,却可增加大量单位,认为政府应该优先考虑,「既然现在造地这么艰难,那造出来的地就不要浪费,应尽量提高发展密度。」

他续说,土地发展需时,建议政府简化审批及发展程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政府内部亦应加快土地发展的审批程序,投入充足的财政资源,加强资讯科技运用,例如改用电子平台审批发展图则以增加行政效率,「新加坡已在用电子入则,但香港还是用传统方法,这都需要相当多资源投放。」

他强调,今天的土地发展,除了是楼价、租金贵要解决,也是民生的问题,希望市民积极支持土地发展。

棕地牵涉复杂 发展过程漫长

对於坊间有意见要求优先发展棕地,曾维谦表示,不认为应在采用填海、发展绿化带等其他土地供应方式前应优先考虑开发棕地。

他解释,棕地绝大部分属私人拥有,有不同用途和业者,开发棕地涉及收地、拆迁、安置及补偿等,发展时间极为漫长,加上过去十多年间,香港已无大型土地发展项目,导致今日需求增加却面临土地不足,质疑坚持某一种方法,是否足够支撑住屋、医疗等的土地需要。

被问到政府没有采纳该会的建议,基金顾问、港大讲座教授王于渐表示,不评论政府的取态,基金在发表首份报告后与社会上不同持份者沟通,认为建议符合香港长远发展,相信有效的政策始终会被落实。

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补充,团结香港基金以智库形式运作,透过收集和分析专家意见作出倡议,不能期望每次推出建议都必定为政府采纳成为政策,或民间一定会支持,社会必须给予空间凝聚共识。

被问到是否认同政府在横洲建屋事件中探取「先易后难」策略,基金副总干事及公共政策部主管黄元山表示,每宗个案都有不同问题需要处理,不会评论个别个案,但认为政府必要多管齐下,以公平、公正、公开方式,合情合理发展土地,希望横洲是按此原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