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策笃数 劏房五口户 七年未上楼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6782
地产新闻
房策笃数 劏房五口户 七年未上楼
(东方) 2016年3月8日
公屋上楼遥遥无期,苦了综援劏房户,埋怨政策及行政失误!有一家五口轮候受欢迎的「扩展市区」公屋超过七年仍未获编配上楼,关注团体认为运输及房屋局、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涉犯下包括细单位数目过多的错配、部门欠透明拒绝公开第二、三次配屋的轮候数据等五大过失,造成三年轮候目标「名存实亡」。「七年未止痒」未获配公屋的苦主昨向申诉专员公署投诉,批评房屋部门缺乏长远房屋规划,大量兴建细单位「笃数」而忽略大家庭需要,更直指运房局局长张炳良失职。

截至去年底,一般公屋申请个案达十四万七千宗,较去年九月增四千五百宗,一般家庭平均轮候时间延长至三点七年。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戚居伟说,轮候公屋时间增长,身兼房委会主席的运房局局长张炳良是责无旁贷,因他手握房屋规划大权,质疑他应就现时公屋轮候偏离目标的过失问责。他亦列举房屋部门五大过失,如大单位兴建量不足以回应四人或以上家庭轮候需要、令轮候号码机制失效、部门欠透明拒绝公开第二、三次配屋的轮候数据,以及当局未向公众交代未来轮候情况,令人以为平均三年是可达到的轮候时间,促由申诉署彻查。

「点解拣偏远地区都咁耐」

何太两夫妇及三名分别就读大专及中学的子女,○九年起居於深水埗劏房,同年申请及轮候扩展市区公屋,两年后亦通过审核配房资格,但之后仍未获一次编配,直言「唔明点解拣偏远地区都要搞咁耐」。她指,租金七年来增加超过一半达四千八百元,一家只能领取四千五百八十五元四人综援租金津贴,要用生活费支付租金差额。她哽咽地说,丈夫去年证实患有肝癌及肠癌,每月要覆诊一至两次,行动不便不能工作,一家人每日只能粗茶淡饭过日子,「每日只可以使六、七十蚊买平价餸」。

记者昨到何太位於深水埗元州街面积一百五十尺劏房探访,其居所於四楼但没有电梯,出入极不便。由於蜗居只有一房一厅,两个女儿需挤迫地同睡一张床,厨房及厕所亦无门分隔,如厕气味及菜香味共处一室;楼上单位不时掉下厨余,散落在窗边,老鼠出没及衞生环境恶劣。

房署:没有编制不同家庭人数

房屋署回应时承认,没有编制不同家庭人数,而没有编制获第二次及第三次配屋的平均轮候时间是因为拒绝接受首次编配的申请者已排在轮候册的最前端部分,一有合适单位会尽快编配,但时间长短取决於例如各区新建和回收单位的供应等,有关因素会令第二及第三次配屋的轮候时间有很大差异,提供相关数据无助申请者准确估计其轮候时间,更可能令他们因这些不能代表一般情况的资讯而作出不利他们的决定。申诉署回覆指,一直与房署跟进公屋轮候时间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