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楼成奢望 房屋死结解不开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7428
地产新闻
三年上楼成奢望 房屋死结解不开
(东方) 2015年5月11日
不需要水晶球,不需要半仙,谁都可以预测香港的劏房及僭建问题将持续恶化。一方面是公屋轮候册申请再创新高,目前已接近二十八万大关,另一方面是港府的公屋供应严重落后於需求,缺口愈来愈大,「三年上楼」的目标只会愈来愈遥远。无壳蜗牛望楼兴叹,除了栖身劏房、天台屋等等港式贫民窟,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主席黄远辉近日透露,一三至一四年度新建成公屋单位只有九千九百个,连同估计回收的单位约一万五千个,总共只有两万五千个单位可供编配,拖长轮候时间。现时公屋轮候时间由三点二年升至三点三年,显然是市民难以负担高昂楼价,减低置业的诱因,致使轮候册申请不断创新高。更令人忧心的是,公屋供应短缺问题在可见的将来都无法改善,根据港府十年房屋规划,首五年只有八万个公屋单位供应,根本不足以应付需求,除非二○二○年后港府每年可建成两万四千个单位,连同回收单位一万五千个,合共有四万个单位「应市」,才可以满足三年上楼的目标。

一年新落成两万四千个公屋单位?一年提供四万个公屋?与其说这是政府的目标,不如说是另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建房子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中间过程繁复,而港府基建项目无一不延误,无一不超支,无一不成为公帑无底洞,高铁一拖再拖面临烂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房屋基建相信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事实上,建屋需要土地,地从何来?不是说香港没有土地,而是可望不可即,港府拓土努力头头碰着黑。填海成为禁忌,发展新界东北阻力重重,旧区重建一波三折,市区见缝插针只能聊胜於无。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十年建造四十七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的宏大目标,随时沦为南柯一梦。

最可笑的是,港府拓土建屋难比登天,却推出多种公营房屋计划,光是居屋就有三种,美其名曰满足不同人士的置业需要,拓宽置业阶梯,其实是数字游戏。港府能提供的房屋就是那么多,无论是用甚么名义,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对解决实际问题并无帮助。最近港府推出绿置居计划,所谓在公屋与居屋之间,加入一个房屋阶梯,但在转售限制方面引起不少争议。港府宁愿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而不是集中精力搵地,加大力气建屋,添烦添乱,夫复何言。

公屋供应不可能大幅增加,港府本来还可以在公屋富户及滥用公屋方面下工夫,尽量做到资源优化。比如有人月入九万多元仍然赖在公屋不走,有的一家霸占三个单位,当局对此竟然无奈其何,结果只会鼓励更多人弄虚作假,增加不公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屋问题是管治失效的核心,也是社会动荡的源头,一个无法安居乐业的城市,一个鸡窦、猪栏亦成居所的城市,纵然库房满泻,又有甚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