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重建修而不建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12029
地产新闻
市区重建修而不建
(成报) 2015年4月18日
  简称「市建局」的市区重建局,对保障香港的市容以至建筑物的安全,可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机构。事实上,已有许多原本住在残旧大厦或唐楼中的居民,受惠於市建局的作为,搬入了新的、安全及环境较佳的居所。有此结果,市建局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可惜,市建局在立功的同时,却也遭遇不少的困难,除了收购业权和进行补偿方面常常难以「摆平」,无法令持份者百分之百感到「满意」。更重要的是,市建局接手的地盘,有不少最终出现亏损。以营商精明在全球闻名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杀头生意有人做,蚀本生意无人做。」姑勿论此语有无哲理意义,客观而言,倘若市建局将政府最初拨予的资金亏光蚀光,又如何能继续「重建」下去?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香港是商业社会,人人耳濡目染,即使并非生意人的香港市民,也不难明白此中道理。

  在上述情形下,市建局有了一个新的思维,对一些已用尽地积比的旧楼,即:今后趋向不重建,改为重在复修。但复修只涉及公共地方,不涉及单位内的部分。这一新的政策,简言之,就是「以深度维修取代重建」。此新政策虽因亏蚀而可以理解,但仍免不了要受人质疑。

  质疑之一:顾名思义,市区重建局的职责应是「重建市区」,其中心是在「重建」二字。然而,新政策是「修而不建」,是不是偏离了当初设立市建局的原意?这一点,言之有理,值得市建局、政府、立法会和市民大众深入探讨,从长计议。市建局面临困境,这是大家有目共睹也必须明白的事实,但应对的方法,除了「修而不建」,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略呢?

  质疑之二:如果加强复修的只涉及大厦的公共地方,不涉及单位内的部分,那么,从「改善居民生活质素」的角度说,是不是有些「半吊子」呢?又是不是「绣花枕头」,外面美轮美奂,里面残破依旧?无可否认,公共地方改善也是好事,但全面来看,总还是不够好。这种「内外有别」,值得商榷。

  质疑之三:有一些楼宇,还不算「危楼」,危楼按法例不得再有人居住,必须尽快清拆。但假如这些楼宇残旧不堪,接近「危楼」水平,如何处置?是否重建?是否「修而不建」?这类情形,肯定值得市建局慎重及认真考量。假若危楼的危险程度是10分,那些危险程度9分、8分、甚至7分、6分的楼宇,怎么办呢?市建局是管还是不管?又是否考虑重建?

  坦率地说,市建局提出的「深度维修」新策,也不能不说是应对方式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应对方式。香港的旧楼单位也实在太多,港九新界总数可能以10万计。倘若到市区的旧区去走一回,不难会有「到处见旧楼」的印象。以全局或整体角度论。香港「市区重建」这回事,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市民有理由认为,政府应该用更多的资源去支持市建局,包括资金、政策、人手。现时,市建局之「局」,并非政策局的级别,只是执行局而已。再过10年、20年,香港楼宇的「老化」程度必然加剧。届时,市建局的责任必定更重。政府和立法会是否目前就应该未雨绸缪,对市建局加多一些关注呢?市区重建,不但关乎市容,也关乎市民生活质素,理应多给予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