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明显供不应求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7207
地产新闻
居屋明显供不应求
(成报) 2015年3月27日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对香港人而言,衣和食不是问题,香港人的生活早已超脱「温饱」二字的水平。行,亦类同,本地交通费是贵了一些,但即使是低收入人士亦尚可勉强应付,再说政府亦推出交通津贴帮助贫困人士。至於外游,则非必需,量力而为。说到一个「住」字,大件事矣。这是一个香港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妥善及彻底解决的大问题。

  昨天,房委会就居屋申请一事进行公开搅珠,虽然这显示供不应求,粥少僧多,但总能让人感到一点希望。政府在计划增建公屋的同时,重新推出居屋,大方向完全正确,值得市民支持。这一大方向,若说有修改或补充之处,那就是继续努力尽快增加公屋和居屋的供应。像新加坡那样八成人入住组屋,短期内香港是做不到了,但还是要急起直追。香港不能在「住」的问题上落后新加坡太多,否则,便是「香港之耻」。

  香港的「房荒」及「高地价政策」,始自港英时代,却成了遗祸无穷。香港回归后,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曾有计划大刀阔斧改善住房问题,这就是人称的「八万五」,即每年供应公私住宅八万五千个单位。只可惜这么远大的计划「生不逢时」,遇上亚洲金融风暴,银行不稳,楼价下跌,甚至出现负资产,有人失业、断供又造成银主盘,董特首在万般无奈下於第二任期中途「脚痛」辞职下台。结果, 「八万五」烟消云散,政府重推「高地价政策」,又宣布「停建居屋」。如今回想这个人事及房屋政策的180度改变,是不是「往事不堪回味」?那些当初声嘶力竭、凶巴巴反对「八万五」的人士,如今会不会感到汗颜?

  就居屋的供不应求而言,今次共收到13.5万份申请,大大超过预期,粗略计算抽中者购买居屋的机会,绿表(公屋住户)是9对1,白表(非公屋住户)是134对1。这种供求上的巨大差距,说明过去的房屋政策是多么的失败!且不说绿表、白表之分显示不公平之处,单以绿表的9对1来说,已可证明与本港自置居所相对应的「房荒」真的十分严重!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如何增加居屋供应?又如何调整绿表、白表的分配比例?相信是两项必须优先考量的因素。此外, 单身申请者对居屋需求,也是房委会不可忽视的一项因素。

  今次搅珠的二千多个单位,是全新的居屋单位。诚如行政长官梁振英所指出,建新居屋必需先有土地,「没有土地,何来房屋?」过去的一些例子显示,当政府想在某区(尤其是新界地区)推行发展计划时,必然有人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反对土地规划。这一反对,结果就是该处的发展计划「泡汤」了。可惜!可惜!

  看来,市民应树立一种共识:第一,要确认香港房屋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应将解决「房荒」问题列为「优先中的优先」。第二,应该对土地规划或为兴建住屋更改土地规划开放绿灯,希望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此千万不要「阻头阻势」。第三,政府应努力加速公屋、居屋建设,相对新加坡而言,那真的是急起直追,但愿在8年至10年内可以明显纾缓香港的「房荒」问题。若论彻底解决,恐怕是15年、20年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