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明日大嶼」計劃對香港不負責任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4105
地產新聞
妖魔化「明日大嶼」計劃對香港不負責任
(文匯報) 2018年10月12日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遭到反對派猛烈攻擊。昨日特首林鄭月娥回應有關指責時表示,對填海近年有妖魔化情況,但香港的成功多年來依靠填海,新市鎮、金融區和新機場等均是靠填海覓地,希望市民可以鑑古知今。填海造地不僅滿足住屋需要,更拓寬發展空間,不斷提升競爭力,在香港及部分土地空間有限的地方行之有效。特區政府斥資填海,是對香港未來進行投資。包括反對派議員在內的政客以陰謀論抹黑填海,散播「耗盡儲備」等論調,企圖偷換概念、恐嚇公眾,以增加填海的阻力。這種做法,對香港長遠發展非常不負責任。

「明日大嶼」計劃大規模開拓土地,滿足香港未來20至30年的發展所需,可以解決百萬人的居住問題,創造30多萬個就業機會,更是一項促進發展經濟、擴展都市空間的重大長遠規劃。但這個佈局長遠、造福未來的規劃,卻遭到反對派罔顧事實的非議,「倒錢落海」、「燃燒儲備」、「專為新移民而設」之說滿天飛。提出這些牽強附會謬論的人,對香港的發展歷史視若無睹。眾所周知,香港山多平地少,可供發展的土地不多,自開埠以來,香港多次進行填海工程。時至今日,香港很多繁華的地區,包括中環、灣仔、銅鑼灣、尖沙咀東、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等中心地帶,以及沙田、荃灣、大埔、將軍澳等新市鎮,都是填海而來。二戰後至1980年,香港的填海面積約有4,000公頃。

環顧周邊的日本、新加坡等都積極向海索地,擴大國土。日本戰後新造陸地1,500平方公里以上,相當20個香港島,新土地主要用於工業、交通、住宅。新加坡獨立時領土581平方公里,今為714平方公里,增加23%,全是填海而得。新加坡過去20年發展迅速,港人羨慕新加坡人居住寬敞,正建基於不斷填海造地。

此次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可媲美回歸前的「玫瑰園計劃」。「玫瑰園計劃」當年預算高達2,000億,一度被形容為「大白象」工程。如今證明,這項龐大的工程成為推動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推動力。當年「玫瑰園計劃」要通過跨越97的工程借貸來完成,現在特區政府擁有過萬億的財政儲備,有什麼理由不能再推振奮人心、提供動力的發展計劃呢?有什麼理由不能善用儲備,為香港投資未來?

反對派指稱,「明日大嶼」計劃耗資四、五千億,甚至過萬億,將耗盡香港的儲備,這完全是聳人聽聞。「明日大嶼」工程長達13至14年,投資分期進行,並非一次過支出,每年工程款約四、五百億,現在立法會每年批准的基建開支已逾千億,反對派議員連簡單的計算也不會嗎?說「一次過用完儲備」,只是模糊投資計算,恐嚇市民。

至於將「明日大嶼」計劃與單程證制度掛鈎,認為填海「明益」新移民,更是無稽之談。香港私人樓市自由買賣,公營房屋則有嚴格的審批制度,一視同仁,內地新移民並無特權。利用填海問題分化社會、製造矛盾,對香港更是貽害深遠。

填海對香港的城市規劃、社會發展有着深遠影響,社會因為環保意識提高,關注公帑運用,對填海有不同意見可以理解。政府可以作更加深入細緻的解釋工作,社會則應該理性討論,求同存異,凝聚共識。如果將填海政治化、妖魔化,令「明日大嶼」計劃又成為議而不決的犧牲品,最終犧牲的是香港的競爭力,犧牲港人的生活質素。相信廣大市民會在填海問題上冷靜思考,免受不負責任論調的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