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迅速開發土地對下一代負責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4990
地產新聞
多管齊下迅速開發土地對下一代負責
(文匯報) 2018年9月10日
特首林鄭月娥在下月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昨日她出席電台節目,回答市民就房屋、民生政策和政治經濟等範疇的問題。有在場人士詢問填海是否必要,林鄭月娥回應指,若要為下一代規劃,讓他們未來能上樓及住得寬敞一點,就需要由現在開始作長遠規劃,如果到用完某一土地選項到時才起步,擔心會脫節得太厲害。本港土地供應不足,已有迫在眉睫的危機,多管齊下、迅速開發土地,為香港長遠穩健發展提供必要條件,這是對香港的未來和下一代負責,社會各界應理性務實看待問題,凝聚共識,支持政府努力覓地建屋,造福市民。

土地房屋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亦最為市民關注,普羅大眾渴望政府興建更多買得起、供得起的房屋及公屋,解決居住環境不如人意的問題。但正如林鄭月娥形容,「沒有麵粉就做不到麵包」,雖然政府願意興建更多出售房屋,並已決定將資助性出售房屋與私人住宅樓價脫鈎,有心幫助市民上樓,但現在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土地供應跟不上建屋需要的步伐,土地供應斷層的危機日漸逼近。

政府多次表示本港長遠欠缺最少1200公頃土地,面臨土地供應短缺困局。今年年初公佈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估算,這1,200公頃土地中,近70%急需於2026年前找到,即本港至2026年面臨最嚴峻「土地荒」,估計欠缺逾800公頃用地,包括逾100公頃公營房屋用地。即使目前發展「短中期」土地供應選項,亦出現「遠水不能救近火」的局面。

本港增加土地供應,離不開發展棕地、利用農地、舊區重建以及填海、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等選項。有人認為,本港有不少閒置棕地、農地,應先用這些土地,然後再考慮填海和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實事求是地說,任何選項都存在不同的爭議,都需要集思廣益,收窄分歧,以利落實這些選項,達到增加土地供應的效果。

棕地、農地要想辦法開發,以求地盡其用;填海、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也不能迴避。若因為執着於環保等單一訴求,寧願放棄填海或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必然令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積重難返,由此而催生的政治、經濟、民生矛盾必將更尖銳。更何況填海造地需時15至20年,即使現在着手動工,也落後於形勢,時不我予。在覓地建屋的問題上,香港沒有資本再拖下去。以多種辦法增加土地供應,不能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土地是香港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未雨綢繆,做好土地開發利用規劃,不僅僅是滿足改善居住的眼前之需,更為香港未來的城市規劃、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儲備、打下穩固的根基,香港的年輕人將來有更好創業、就業、生活的環境,對香港和國家更有歸屬感,社會才能更和諧。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新加坡、深圳等城市,都通過填海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動力,兼且妥善解決居住問題。他山之石,值得香港參考借鏡。廣大市民現在要清醒認識土地短缺的嚴重性,以建設性態度討論填海、發展棕地、舊區重建或開發郊野公園等選項,尋求發展與保育之間的適當平衡,而非將兩者對立起來,務實支持政府以新思維打破掣肘,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在土地房屋政策上爭取新突破,給市民帶來安居樂業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