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不收地 造地相對易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4751
地產新聞
填海不收地 造地相對易
(文匯報) 2018年8月23日
四專業學會發聲 促審慎考慮選項建儲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土地大辯論」進入尾聲。四個專業學會昨日就土地供應提出原則性意見,指政府應以建設宜居城市為目標,審慎考慮每個土地選項,並建立土地儲備,應付長期土地需求。他們又指,由於填海不涉及收地,在大規模造地時,較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徵地容易。

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四個專業學會指出,香港可供發展的土地供應短缺,香港人均居住質素不理想,認為現時不應排除任何一個土地選項,應多管齊下解決土地不足問題,但在選擇時應以建設宜居城市為目標,審慎考慮每個土地選項。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指出,根據政府長遠房屋策略進度報告,目前已覓得的土地只夠在未來10年興建約23.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遠遠落後於28萬個單位的目標,加上當中不少仍是「生地」,需要通過冗長的法定諮詢及審批程序,符合規劃技術要求和平衡社區與持份者訴求,估計最終可落實的總量會更少。

非選1200公頃地便解決問題

陳沐文續指,並非在「點心紙」選取1,200公頃土地的選項,便可解決土地問題,四個學會均認同政府應有一套長遠、清晰而具透明度的土地儲備策略,以滿足未來土地需求,屆時政府可根據市場情況提供土地供應,有助穩定地價。

陳沐文又提到,香港有四分一土地是填海所得,但近年幾乎沒有增長,過去10年至20年的填地面積,平均每年只有40公頃,且大多用作基建和商業用途。

客觀事實海域本身非私地

他指出,從客觀事實看來,填海不涉及收地,海域本身也不是私人土地,若要大規模造地,填海會較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徵地來得容易。

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補充,填海造地絕對是可行的選項,但更重要是要考慮填海計劃的細節,包括填海地點、土地用途及規劃等。

填海最重要考慮用途及範圍

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龍小玉表示,學會不排除填海造地的選項,但她強調,填海的細節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包括造地用途及範圍等。

為期5個月的土地供應選項公眾諮詢期尚剩一個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於本月10日展開電話問卷調查,計劃收集3,000份有效問卷。

小組亦將於本周六在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舉行最後一場公眾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