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屋應禁炒賣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718
地產新聞
資助屋應禁炒賣
(文匯報) 2018年7月26日
港府2011年中宣佈復建新居屋,於2014年底推出首輪新居屋,幫助首置人士安居,原本是好事,但允許轉售,甚至淪為炒賣工具,令措施的美好初衷大打折扣。居屋運用公帑資助,現時卻淪為生財工具,難怪會令到一眾靠自己儲錢、苦捱買私樓者感到不公平和憤怒,港府實在有必要作出檢討。

近年樓價越升越快,相比之下售價有折扣的居屋變得更抵買,難怪近年坊間流傳一句話:「抽到居屋等於中六合彩」。尤其今年初房委會推出3個新居屋,收到多達15.2萬份申請,但筆者不禁懷疑,當中有多少是有投機成分。

筆者身邊就不乏朋友為買新居屋出盡奇謀,有人為抽居屋把原有物業轉名或轉移資金、甚至有人推遲婚期或離婚等等,為的是取得抽居屋的入門券。為什麼這般辛苦也要抽居屋?還不是看中居屋的投資價值。

廉售本意助民安居

居屋的政策原意是置業階梯的一部分,希望資助某一收入階層的市民上車,協助他們向上流動,因此居屋是可以轉售的。但隨着私樓價格極速飆升,居屋價值也被放大,樓價開始非理性地追貼私樓,甚至綠表居屋價格都近1,000萬元,居屋已淪為投資工具,無疑是變相鼓勵「人人抽居屋」,即使是有能力的人士也會用盡「陰招」擠入這個抽獎遊戲,這絕非健康現象,相信也非政府運用公帑的原意。

新居屋既有資助性質,補地價由政府先行承擔,這就涉及公帑的運用。折扣越大,政府承擔就越多,房協主席鄔滿海日前就表示,新機制下房協每出售一個新界單位估計要蝕50萬元,每個市區單位更要蝕100萬元,這些虧蝕最終都是由公帑「埋單」。故此,最近有建議把新居屋的轉售限制大幅收窄,甚至改變「遊戲規則」,好像轉售時只可回售給政府,或者就居屋的售價作出限制等等,目的是把居屋的投資作用降低,回到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有瓦遮頭」的本意。■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