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需求數字 料年底前更新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520
地產新聞
土地需求數字 料年底前更新
(文匯報) 2018年5月4日
發展局:1200公頃僅最低估算 未計多項因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更指香港土地短缺絕不止特區政府《香港2030+》研究估算的1,200公頃。發展局發言人昨日承認,1,200公頃的土地需求只屬最低估算,並未包括居住空間改善、新政策下對土地的需求及未完成的研究或長遠需求等多項因素。當局預計於今年年底前更新最新規劃數字。

發展局昨日舉行傳媒簡報會,解釋《香港2030+》的土地供求計算方法。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指香港長遠土地短缺多於1,200公頃並非不合理,因為《香港2030+》就土地供求的分析只屬概括性評估,建基於不少假設及當時能掌握的數據而估計出,故1,200公頃土地需求只屬最低估算,未包括市民對改善居住空間的訴求,安老、醫療及社福服務,會展及高等教育設施,零售及酒店這類易受外在因素影響、波動較大的用途。

發言人補充,《香港2030+》提及的3,600公頃未來土地供應,包括土地改劃與新發展區項目,一旦出現延誤以致供應不足3,600公頃,將導致土地短缺多於1,200公頃。

估算非一成不變

不過,發言人強調有關估算並非一成不變,當局及有關部門會一直檢視最新情況,不時就規劃更新數字,但由於估算方式較複雜,需要一段時間,估計未能趕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5個月的公眾諮詢期內完成,當局希望可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最終報告亦可能會參考土地供應公眾諮詢的情況。

被問到經濟、房屋和「政府、機構或社區」、休憩用地及運輸設施用地之中,哪一類土地需求短缺最多時,發展局發言人指,某些土地用途未有足夠資料或正在研究中,沒有計算土地需求;酒店、零售一類土地需求,由於市場波動較大,亦沒有數字;未來家庭分戶情況或來港定居人數也難以預測,因此難以估計有關短缺。

發言人認為,當初估算的1,200公頃的短缺,已為公眾諮詢提供了良好的討論基礎。

顧及供應時間 非僅數學問題

至於《香港2030+》提出的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兩個策略增長區,分別可提供約1,000公頃及700公頃土地,能否滿足土地需求以至不用發展郊野公園,規劃署發言人表示,兩個增長區在數字上足夠覆蓋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但仍在研究階段,當局亦未決定是否落實兩個項目,需要交由市民選擇,亦要顧及供應的時間,因此並非純粹數學問題。

土地需求Q&A

問:《香港2030+》研究估算香港長遠土地需求為1,200公頃屬低估?

發展局/規劃署:1,200公頃只屬最低估算,並未包括多項因素,如居住空間改善、新政策下對土地的需求及未完成的研究或長遠需求等。

問:有意見指1,200公頃短缺土地中的720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休憩用地及運輸設施用地是「大白象工程」,是否高估整體短缺?

發展局/規劃署:這類土地的用途包括興建醫院、街市、道路、公園等,並非預留土地作「大白象工程」。這類土地目前在全港分佈為58%,未來需求分佈為55%,兩者相若。

問:上屆政府「盲搶地」令「政府、機構或社區」、休憩用地及運輸設施用地土地短缺?

發展局/規劃署:「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不多,2013年至2017年間這類用地更有淨增長。

問:哪一類土地用途需求短缺最多?有否估算最差情況?

發展局/規劃署:難以估計。某些土地用途未有足夠資料或正在研究中,故沒計算土地需求;酒店、零售一類土地需求,由於市場波動較大,亦沒有數字;未來家庭分戶情況或來港定居人數也難以預測。

問:統計處數據指香港有279萬個房屋單位,但只有255萬戶,是否相減得出有24萬個單位空置?

發展局/規劃署:數據分別來自兩個不同調查,不能直接相減。279萬伙中包括非住宅單位,人口普查的住戶數字亦不包括居港少於3個月的流動居民住戶,應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為準,2017年底空置私樓單位有4.3萬個,比率為3.7%,公屋空置率則低於1%。

問:如落實東大嶼都會和新界北發展可滿足到土地需求,可否不發展郊野公園?

發展局/規劃署:數量上足夠覆蓋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但仍在研究階段,發展時間亦是問題,並非純粹數學問題。

資料來源:香港2030+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