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籲市民踴躍參與土地諮詢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916
地產新聞
黃偉綸籲市民踴躍參與土地諮詢
(文匯報) 2018年4月28日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前日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展開公眾諮詢。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現階段難以確認有多少土地會用作建屋,並指房屋土地短缺較經濟及交通基建用地短缺較少,選項中得出的土地不能只用作興建房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期望社會踴躍參與諮詢活動,重申政府對土地供應選項沒有預設立場。

黃遠輝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18個土地供應選項中,只有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肯定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及社福設施,其餘選項仍未決定土地用途,亦未規劃每幅土地能帶來多少房屋單位。

他指出,本港並非只缺乏房屋用地,長遠欠缺最少的1,200公頃土地中,約60%來自交通基建、休憩用地需求,房屋和經濟用地需求則各佔約20%,從選項中得出的土地,不能只用作興建房屋。

黃遠輝續說,明白每一個選項都有利弊,因此要作出抉擇,當中不同持份者會有不同取捨,例如仍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人士,可能會支持所有可行選項,亦可能有持份者可能認為只要剛好填補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便足夠。

落實前須過環評等程序

他相信,諮詢期完結時會有數個選項得到過半數支持,成為主流意見,但強調所有選項在落實前,都要通過包括環評報告等用作把關的法定程序,即使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得到公眾支持,亦未必能通過環境評估,亦需作很多後續研究。

黃遠輝指出,動用收回土地條例這把「尚方寶劍」來收地建屋,除了滿足公眾利益,還要有凌駕性的需要,法律門檻較高,或會經歷長時間的法律爭拗。

他表示,明白社會對公私營合作釋放私人發展商農地存在「官商勾結」的疑慮,應有獨立於政府的機制,制定合作模式,「如果公眾認為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則應提高公、私營房屋發展的比例,社會可在今次公眾諮詢中反映意見。」

非官方成員帶動討論適宜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出席一個場合時表示,期望社會踴躍參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活動,相信愈多人參與有助小組吸收更多意見。

他指出,現階段較適宜由非官方成員帶動討論,以免令討論集中於現時的房屋和土地政策,重申政府對土地供應選項沒有預設立場。

他續說,政府現時亦有使用收回土地條例,例如在規劃新發展區時,收回發展商的農地,但一個新發展區的規劃需時11年至14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則是希望探討當有面積較大的農地可以發展時,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釋放土地潛力,當中需要可信機制,讓市民看到為何符合公眾利益和有適當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