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填海造地 一定要快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7513
地產新聞
香港填海造地 一定要快
(文匯報) 2018年2月6日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昨日舉行填海及前期工程動工典禮 。本港土地短缺,樓價高企,租金昂貴,嚴重窒礙香港經濟民生,這已是香港有目共睹、不容迴避的嚴峻現實。時不我與,開發土地再慢半拍,難免再次機遇旁落、優勢喪失,經濟民生受損,因此,香港在維港之外填海造地一定要快--社會應快達成共識,政府決策要快拍板,工程施行要快,不能再拖拖拉拉。

香港發展從來離不開填海造地。中環、銅鑼灣、啟德等今日的中心地帶均是填海而成,迪士尼樂園、赤鱲角機場等享譽國際的重要項目更是如此。上世紀70年代成功開發沙田、荃灣、屯門等新市鎮,當中就進行了大規模填海造地,安置了150萬人口。可以說,沒有填海,就沒有今日的香港。

填海不僅解決住房問題,更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土地,且填海造地不涉及居民拆遷,施工時間有較大確定性。最新的例子是,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舉行填海及前期工程動工典禮,項目首次使用「深層水泥拌合法」技術,可減少施工時對水質的影響,整項計劃預計2030年完成。

相較於舊區重建、開發市區荒廢工業用地及新界荒廢農地等方法,在維港以外地區填海、建設新市鎮具有時效快、供應大的優勢。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填海工程,預計提供49000個住宅單位及87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容納約14萬4千人口,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可見,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填海工程可在相對短期內增加大幅土地,助推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尤其是紓緩本港建屋用地緊缺的燃眉之急。

政府數據顯示,香港家庭住戶的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為15平方米;本港約有20萬人居於劏房,有4.5%的劏房更住了5人或以上。劏房居住環境狹窄,市民每日承受着巨大壓力,急待政府解決相關問題。尤有甚者,本港仍有五六千名籠屋床位租客,在地獄般的居住環境中捱日子。

新加坡立國時,土地面積小於香港的一半,但現在人均居住面積是香港的1倍,原因正是新加坡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多達22%的國土透過填海而成。香港經常以新加坡作為發展的參照對象,新加坡填海促發展的經驗值得香港仿傚。

相比之下,香港近年對填海躊躇不前。最近10年,香港來自填海的土地供應明顯減少,由過往平均每5年造地約5至7平方公里(不包括赤鱲角及西九龍),到2005至2009年銳減至0.84平方公里;而到2010至2013年,填海土地更只有0.08平方公里。近年政府覓地阻力重重,填海更惹來環保團體的大力反對。但是,覓地建屋關乎香港的長遠發展和整體利益,政府需要迎難而上,耐心細緻說服市民,盡最大努力、運用最新科技保障環境的大前提下,爭取民意支持,減輕填海的阻力;同時,政府在填海選址、規劃上也要打破常規,雷厲風行,不能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如果什麼都按老辦法行事,開發土地要花費10至15年,香港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