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倡大型填海 提供4000公頃地起住宅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923
地產新聞
「團結」倡大型填海 提供4000公頃地起住宅
(文匯報) 2017年4月28日
香港特區政府《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期於本月底結束。團結香港基金估計,香港未來30年需要逾9,000公頃土地,以興建126萬個單位應付房屋需求,建議推出「新玫瑰園」計劃,在長洲、蒲台島、 屯門、 將軍澳及南丫西等地進行大規模填海,並將葵涌貨櫃碼頭改為發展住宅,以提供逾4,000公頃的用地,應付房屋與發展需要。基金會強調,發展應以改善民生為目標,不認同填海地必定用作建豪宅的說法。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房屋供應短缺,雖然近年私樓供應勉強達標,但公營房屋落成量仍嚴重滯後,中期房屋供應不容樂觀,加上樓宇急速老化,估計至2046年會有約47%,即近150萬個單位樓齡超過50年,預測未來30年有60萬個單位需要重建,若加上住戶數目淨增長、現時居於劏房等住戶居住環境改善需求,預期未來30年需要興建126萬個單位,較政府估算的100萬個為多。

料未來用地較政府估算倍增

他續說,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僅170平方呎,若港人希望「住大一點」,提升居住質素至接近新加坡的人均270平方呎,加上工作、交通、休憩等需要,估計未來需要逾9,000公頃土地,才能夠滿足發展需要,較政府估算的4,800公頃多出近一倍。

然而,近年政府土地供應增長大跌,2005至2013年填海造地只有92公頃,較之前10年大跌90%,而香港只有6%為填海地,比率較鄰近城市如新加坡和澳門低。為確保持續與穩定的土地供應及建立長遠土地儲備,基金會建議政府重啟大型填海計劃。

基金會建議的「新玫瑰園」計劃,包括在長洲南建設2,200公頃大型人工島,用以搬遷現時葵涌貨櫃碼頭及棕地上的物流作業,原葵涌貨櫃碼頭約940公頃土地,則可改作住宅發展,以資助房屋為主。

此外,南丫島西、屯門、將軍澳區及蒲台島也可填海擴建,更可將現有監獄及政府設施搬遷至蒲台島,可提供近1,300公頃土地,按基金會提倡的「補貼置業計劃」興建公營房屋。

基金會指出,填海地面積較大,預期地積比會較高,有利全面規劃,作商住混合發展或加入充足交通配套,強調不認同填海地必定用作建豪宅的說法,過去多個公共屋邨均建於填海地上,又指若無填海造地,私樓短缺將更嚴重,樓價只會更高。

盼社會充分討論勿錯失良機

基金會高級研員曾維謙表示,未就填海計劃的成本與時間表作估算,但強調發展土地是以改善民生為目標,不能什麼都不做,白白錯失機會,希望社會可作出判斷。

黃元山指出,公帑是用諸於民,為了讓年輕人住得更好,而港府現時有逾3萬億元外匯基金,扣除用作維持聯繫匯率的逾1萬億元,仍有不少儲備;當年殖民政府推「玫瑰園」計劃,社會亦擔心耗費巨大帶來財政負擔,社會有需要討論。

被問到有否將建議呈交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考慮,黃元山指出,政府是重要持份者,基金會會不斷與之溝通及交流,並指林鄭月娥的政綱與基金會的倡議有不少一致之處,例如置業的重要性,在資助房屋上可租可買的建議等。

對於大型填海計劃會否招致社會反彈,黃元山指出,建議填海範圍時,有考慮環保因素,該些用地亦不在海港保護條例規管水域內。曾維謙補充,先將建議帶入公眾討論,再研究如何落實。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

未來30年房屋單位需求估算

類別        單位(個)

受重建影響住戶    615,600

住戶數目淨增長    431,100

現時居住欠佳的住戶  106,600

其他需求       110,100

總單位需求      1,263,000

註:住戶數目淨增長、現時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及其他需求均取自《香港2030+》諮詢文件估算;其他需求包括流動居民、非本地學生、外地買家等。

未來30年土地需求估算

用地類別      用地面積(公頃)

住宅用地       2,975

配套用地       6,375

總用地需求      9,350

註:假設新單位平均面積730平方呎,平均住戶人數2.7人,住宅用地平均地積比為3.6倍計算。

資料來源:團結香港基金 整理: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