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發展」模式 改善交通網絡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6428
地產新聞
「小區發展」模式 改善交通網絡
(文匯報) 2016年6月4日
市建局今年連推三個項目,一再強調採取「小區發展」模式,今次也不例外。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監馬昭智表示,希望以小區發展模式,與附近庇利街/榮光街帶來協同效應,興建社區停車場和行車道,改善區內交通,同時提供更多地面街舖。

興建社區停車場 兩手準備

馬昭智解釋,市建局計畫在鴻福街/銀漢街項目地盤興建大型社區停車場,提供超過250個車位,此舉可減少地面停車場出入口,提供更多街舖商業樓面;市建局又會提供不少於17%的地盤面積作公共街道,不少於15%用作道路網,包括興建一條貫穿榮光街、啟明街、鴻福街、銀漢街的雙線單程行車道,優化區內交通網絡,方便車輛駛出鄰近主幹道如土瓜灣道,毋需在狹窄範圍內兜圈。

馬昭智補充,興建社區停車場涉及改動規劃,需交由城規會審批,若城規會不予通過,市建局會在三個項目各自興建停車場。他又說,處理地契時會與政府有關部門研究,確保其他項目地盤住客可使用車位。他又說,市建局主張以「小區」形式發展,興建大型商場的機會低。

人手資金需求大 睇餸食飯

消息指,市建局力推「小區發展」模式,是因應政府在九龍城區諮詢平台收集到的意見,批評之前多個單幢項目效益不彰,而國際上亦有建築師開始擔心這類發展趕絕街舖,因此市建局提出小區發展,希望增加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在發展的同時將影響減到最低,例如「小區」的內街和外街,可滿足不同店舖的營商需要,食肆要求人流暢旺,適合在外街開業,街坊服務如跌打舖,主要依賴熟客,則可安置在內街。

消息又說,市建局會繼續在九龍城區推廣「小區」概念,但同時推出多個項目,對人手和資金要求較大,必須視乎資金情況「睇餸食飯」,加上九龍城區人口密集,受重建影響居民將愈來愈多,需與房協討論安置單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