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功。德。言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18129    回应:0
功。德。言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423)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16年9月8日

传世之作

(原文发表於2012915)

 

7月下旬至8月底,我和太太出外旅游了一个多月。旅游中,赏览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和寻师访友,忙得没空撰文,於是将10年以来有关香港人素质的文章集结成列,以飨未看过或看过而有兴趣重温该等文章的读者。想不到这些旧文章竟引来相当大的回响,评价好坏参半。

 

A君说:「王先生:

 

你好!

 

我是深圳中原的一名普通业务员,非常喜欢读您的文章。您的文章字字珠玑,而且辛辣,颇有鲁迅遗风,令我等后辈了解中原,了解香港,全凭先生文章也。

 

但最近一段时间鲜有先生新作,只看到先生贴了一些以前的旧文章,让我等觉得不过瘾,先生江郎才尽乎?我不相信的。

 

盼先生能有更多新鲜而好看的文章让我等拜读,谢谢!」

 

B君说:「Mr. Wong,

 

Let's move on! You've been dragging on this topic for way too long.

 

I used to be a loyal reader of yours, but now I just come here for a grin.

 

C君说:「曾经很喜欢看你到楼市的分析,因你不会单方面叫人买买买!

 

你要说"香港的致命伤– 人的素质不断弱化"绝对没问题,但需要有16篇吗? 感觉像看你的日记,亦不知道你的重点在哪?

 

期待你更好的文章!

 

D君说:「Your passion is highly admired, not only by me but all my friends I share with them your website.

 

I have read your article of July 12 when it was on and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r thinking at that time; however, after looking back in view of recent cases of国民教育 and the controversy of 陈茂波 appointment amidst of his illegal structures and 麦齐光case, I doubt his ability and his Team. Or really 一国两制 is no longer existing at all in the case of 国民教育. What do you think?

 

I also like the series of your article 《香港的致命伤—人的素质不断弱化》. Education counts. That is why I encourage young kids pursuing education.

 

E君说:「好文章,但读来读去,也不知你写这些有何意义,有什么目的?

 

文章不要出太多、太密。给些时间人回应。天天出文章,人家根本没时间给你回应。不是浪费笔录了吗?」

 

部分读者看来对我连续刊登旧文章啧有烦言。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学的古老理论著述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武经的精华,以其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邃的哲理,变化无穷的应用,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赢得了广泛、长期(自盛唐起计,超逾1,300年)的世界性影响。目前美国的国防大学、西点军校、海空军指挥学院等和英国的皇家指挥学院,《孙子兵法》都被列为战略学和军事理论的一本必读书。美海军陆战队司令格雷上将1989年发布命令,将《孙子兵法》列为陆战队所有军官1990年军事理论书必读之首,并指出「孙子的作战思想,在今天仍如2,500年前一样适用,是当今实施运动战的基础」。

 

一位当代西方哲人曾半是俏皮半是无奈地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重视而又人人不读的名著。」他说的这种情况并不适合今天中国人(特别是国内人)对待传统经典的态度,《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周易》等经典,都是人们的既「重视」又「爱读」的家常读物。

 

《老子》是中国文化的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虽然它只有五千言,并且是片断式的语录,但是文约义丰,旨趣深远,是智慧结晶而出的哲学诗。

 

《老子》对中国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美术、宗教,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数千年来,读《老》、解《老》、喻《老》、悟《老》者人数众多。

 

《老子》的一些经典语句不仅在学者那里,而且在一般的百姓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历数千年而不衰:「无为而治」、「大器晚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天长地久」、「功成身退」、「自知之明」、「大巧若拙」、「出生入死」、「根深柢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等,张力十足,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的部分内核。

 

《老子》早就踏出国门,在世界许多地方受到人们的喜欢,是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奇书宝典。无数人走进这座古老的智慧库后赞美,感叹,寻觅,留恋。

 

面对21世纪,人们还会将《老子》作为解决新世纪人类各种问题的睿智之书,仍然会从《老子》中汲取无穷的智慧。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短篇散文《背影》清新细腻,活泼生动,真挚深刻,感人肺腑,七十多年来脍炙人口,长期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文之一。我看过这篇文章多次,每次必有新触动,令我对逝去多年的父亲怀念不已。

 

金庸不仅是武侠小说史上成就卓著、独一无二的作家,而且也是广义的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长篇小说大作家。金庸15部作品,始创於上世纪五十年代,到72年完成,金庸自此封笔不再写。五十多年来,金庸的作品长久地风靡了全世界广泛分布的华人。早在1992年,国内著名学者冯其庸教授就说:「我是金庸小说的热烈读者。十多年来,我读金庸小说尽管重覆了三、四遍,但至今仍如初读时的热忱。」

 

从上述历时数十年至二千五百年的经典文章及书籍(书其实是多篇中、短文章或一篇超长文章)的遭遇可以看到,文章只分好劣,不分新旧;好的文章或书,是十分有生命力的,历久常新;不宜因为文章是多年前发表的,就看都没看就盲目地将之视为过时,弃如敝屣;贪新忘旧是绝大部份港人的特性,这种特性放诸讲究时效的新闻和资讯可,放诸好文章和书(当然还包括好而旧的妻子、女友,一笑)则不可;好文章或书有一看再看的价值,每看一遍,往往有新得著。

 

我所重新发表的旧文章,水平当然远远不及上述经典文章及书籍,但不敢妄自菲薄,不少篇章在本质上亦同样是有生命力和历久常新的。少数篇章甚至有机会成为传世之作,例如911日刊登於《尽信书不如无书》内的二篇附文。喜爱我文章的读者(尤其是喜好辩论的),千万别轻轻错过。

 

对我旧文章啧有烦言的读者,人们很容易浮上两个疑问:

 

1.          你们从前看过这些旧文章吗?如果没看过,那对你们来说不是新文章吗?

 

2.          纵使以前看过,重看一遍不见得是坏事罢?岂不闻,温故而知新!

 

最关键的讨论点是,这些啧有烦言的读者是否认同我的旧文章有可观处。当他们认为我的旧文章一无是处,啧有烦言是当然之举。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他们具备鉴赏这些旧文章(内里的文字、文采、铺陈、观点等等)的能力吗?这种鉴赏能力取决於头脑、学养、识见和价值观。假设鉴赏能力100分为满分,40分水平人恐怕很难欣赏70分或以上水平的,距离一大,水平低的就视水平高的为天外来客,认为他们是白痴远多於天才!鉴此,要发挥最大的鉴赏效果,鉴赏者最好水平高於或低於时较为接近被鉴赏者。

 

C君和E君对我旧文章的看法,充分曝露了他们(特别是E君)欠缺良好的鉴赏和思考能力。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