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功。德。言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10614    回应:0
功。德。言

李嘉诚撤资?国内官方媒体抨击的对与错(9)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15年12月2日

对李嘉诚撤资肯定多,否定少

 

李克济於《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说:

 

「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於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於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於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於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於企业家树立信心。」

 

这两段说话,要害在「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几句,完全肯定李嘉诚撤资的合理、合法,顶多怪他可能有点不合情。他还不点名责备罗天昊「缺少大视野」、「激於义愤而情绪失控」、「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及「有点落后於时代的不自信」。

 

李克济又说: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对比罗天昊,李克济可谓有大视野、冷静理性,更充满自信。

 

李克济最后说:

 

「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於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说得实在太好了,我特别欣赏「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於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李嘉诚)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及「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几个向中国执政者发出的忠告或论断,充满大气和智慧。

 

罗、吴、李、对撤资评价各有不同

 

罗天昊对李的撤资,否定为主流,但不无存在藉批李来批过往中央政策之嫌,醉翁之意不在酒!

 

吴晓波对李则肯定为主流,更多的肯定在於李的个人能耐和成就。

 

李克济几乎全盘肯定,但这个肯定只在於撤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他看来,中国崛起才最重要,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的离去,小事一桩而已。他眼中根本没有李嘉诚,这与罗、吴十分看重李嘉诚的取态,是截然不同的。

 

细心推敲中国官方媒体批李三文,责备(或者责难、责骂)其实不算利害,更未必是中央最高领导人的心意,李嘉诚先生大可放心。要顾虑的,反而是罗天昊口中的中央行而不宣的对港新国策。当然,李先生早就有这个顾虑,行之已久的撤资就是因为这个顾虑,低买高卖反倒非最高的战略考量。

 

 

 

 

~ 待续 ~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