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功。德。言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9361    回应:0
功。德。言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290)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15年8月14日

回应更多,各具匠心

(原文发表於200948)

 

《想测试你自己洞察问题的能力吗?(2)》发表以来,迄今已收到回应11篇,反应较前更热烈。回应文章一如既往水平都高,我从中挑选了观点较有代表性的四篇,陈列於下,供读者朋友们赏阅。

 

Candy及崔浩泉先生在上次测试已发表了他们的高见,这次是梅开二度,一样精采。第二个测试,一如崔先生所言,其实更难,四位朋友的回应固然出色,但仍未尽穷究竟,回应因此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特别具挑战性,请卧虎藏龙之士继续大显身手!

 

剩下的时间已经无多,有兴趣发表意见的朋友得尽快趁复活节出击。我们期望有更多出色的回应面世!

 

 

附文一

 

谬误的成功标准

 

何必若回应有心人的电邮中指出,不断强调王文彦先生的贡献只在於中原地产成立的初始时期,但事实上,王生虽然於92年离开了中原管理层,但一直以来,王生仍持有中原地产45%的股权,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中原多年来历经几许风雨,虽然王生不能在前线为她遮风挡雨,但他的贡献就在於为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刻不断输送养料。

 

去年全球发生金融海啸,中原需要集资以达到稳实的资本充足比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严重亏损,中原集团所有的高层管理人,有谁愿自动减薪为公司解困,更遑论以其它注资方式支持公司,就在这艰难时期,作为在野大股东的王文彦,豪不犹豫地全力支持公司的集资行动。

 

王文彦在中原的角色,从来未因他不在位而有所改变,故何必苦以过气歌手来形容他,明显是混淆视听,如果投资者离开了旧公司的管理职位,要再成立一间公司较原公司大,才合乎成功标准,那么Bill Gates 都不算成功。

 

心明人

200945

 

 

附文二

 

回应《想测试你自己洞察问题的能力吗?(2)》

 

一个人的成就,非由公众加冕,并不是受人注目就是成功,成功未必受大众肯定。

 

何必苦前后矛盾,他口虽承认王文彦先生的成就,因为他对细心人论点无可反驳,心底里却有偏见,才会用时效来推翻王生成就,概念偷换。

 

牛根生是特例,不是一个标准。

 

CANDY

7-4-2009

 

 

附文三

 

回应《想测试你自己洞察问题的能力吗?(2)》

 

晚辈的回应得到先生及网友的赞赏, 自是喜出望外, 十分感谢. 由於近日外游, 未能立刻看到第二次测试, 只能现在才回覆, 望能赶及你设的时限. 以下是晚辈对第二次测试的回应:

 

首先, 以上六项回应不单止聚焦於王先生是否高明的统帅, 问题的核心在於, 究竟王先生昔日於中原的企业管治之道, 是否中原致胜之道, 是否比施永青先生管治中原之道更高明, 及能否於现在再令怡居强大. 读者可以认同王先生之道, 可以反对, 必须有立场, 否则是文不对题. 何必苦采取息事宁人态度. 一方面认同王先生为高明统帅, 却不对其管治之道发表立场. 何必苦的回应文不对题, 此其一.

 

第二, 何必苦提出淡忘过去, 向前看. 此一历史观十分不当. 历史可以善善恶恶, 贤贤贱不肖. 应用於企业管治, 重温中原於王先生治下的发展史, 可以知道令其强大之道如何弥补施先生治下不足之处. 细研王先生以往管治中原之道, 或可借镜怡居或其他企业, 如何令中小企超越大行. 历史乃企业兴衰存亡之道, 岂可轻易一句"不能沉溺在回忆中, 必须向前看", 就轻轻带过? 钻研企业成功的历史, 只会令往后的路更好行, 而非更难.

 

本人不熟悉蒙牛伊利创办人的事迹及其发展史, 不便评论蒙牛的故事可否比喻王先生离开中原的事, 或牛根生离开后如何令蒙牛更强大. 但何必苦提出蒙牛的例子, 却可证明历史对企业的重要. 假若牛根生在伊利时察觉伊利管治营运的不当, 於创立蒙牛时弃却之, 蒙牛便不会跟伊利一样发生毒奶事件, 更可乘机以质素一举击溃伊利, 垄断市场. 由此可见, 企业不吸取过去历史教训, 盲目向前冲, 最后仍是死路一条. 

 

此一测试比第一次更难, 晚辈掏空心思才可勉强作答. 如有不足之处, 请先生不吝指教.

 

崔浩泉

47

 

 

附文四

 

何必苦先生在回应6中的失当之一,在於他拿错了歌手蔡枫华来折射王文彦先生,不贴切的比喻和似是而非的曲线言论,不但不能反映事实,而且会混淆视听,误导读者对当事人作出不恰当的理解和不公平的评价。

 

一首歌曲由无到有,次序分别为作曲/作词,编曲,监制,到歌手演绎。没有作曲/作词,就没有歌手了。再好的歌手,即使拥有籁之声的天赋本钱,但如果歌曲没有优美的曲调旋律,没有动人的歌词,也不能演绎出一首绕梁三日,流芳百世的好歌。正如,若没有喜多郎的曲和郑国江的词,那会有脍炙人口的「似水流年」,令当时寂寂无名的梅艳芳一炮而红呢?

 

一间企业,从无到有,成功关键在於创办人在开荒时有没有制订出优良的政策,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中原地产若没得到王先生早期的施肥灌溉,是没有可能如此顺利壮大的。

 

显而易见,企业的创办人形同一首歌曲的作曲/作词人,这个比喻贴切多了。

 

很可惜,普通人通常听歌只留意歌曲与歌手,往往莫问歌曲的出处,忽略了作曲/作词人的才华。正如大家只知中原与施永青,而忘记了中原的开荒牛王文彦的贡献。

 

一首好歌的灵魂,其实在於歌曲的曲/词;一间成功企业的核心价值,其实在於创办人开荒时注入的传统与文化。

 

王先生带领中原走向成功之道,足以令他自豪一世。「沉溺在蔡枫华的回忆中」的孤芳自赏是不公平的指控。

 

3S

2009/4/8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