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资深会员专栏 返回
浏览人次:26261    回应:19
资深会员专栏

同一天空下(7)香港楼市的前世今生

 

无奈

2016年2月21日

从中国经济转型看香港楼市(上)
   
 
   近来中国政经界流行一个时髦的字词“供给则改革”,顾名思义即是在供给侧方面作出改革。就市场经济而言,“供给侧”是涉及资本、土地和人力;相对而言,“需求侧”,与出口、消费有关。

   经济转型的三大战役
   自邓小平先生倡导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共进行了三次具历史意义的战略攻势,分别是七十年代末开放改革(以解放思想为主要任务)、九十年代的成立特区(让小部份人先富起来)和本世纪初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制造产品因之风行全球)。

   其中最难突破的是解放思想,就当时而言,社会主义制度下经商是不可思议的,不但与共产主义不符,高级干部最难接受,因此并不积极配合,政府机关效率极底,兼且民间老一辈人经历了土改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等不计其数大大小小政治运动都心有余悸,人性中的“资本主义尾巴早已“退化”,这一个时期的改革开放速度缓慢,所以香港楼市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并不太感冒(反而中英谈判中,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跌底有过短暂的反应),可视为制造需求作准备。

   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发展正式打开了中国对外的大门,香港处於一个极有利的位置,香港资本大举北移创造财富,虽然经历了六四事件的阵痛,香港楼市最终仍能倍升,第一城395尺单位价格由20多万升到60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需求大增,中国经济腾飞,世界每一角落都会见到(Made in China)的商品,中国外币储备急增而超越日本至今仍是一哥地位,这十年时间,尤其是末段因应全球经济衰退,出口放缓,政府政策进一步向需求严重倾斜,奉行所谓的凯恩斯经济政策,大量资本释放到消费市场制造内需,一片繁荣景象,如泡沫折射阳光般五光十色。这十年,香港经济因自由行受惠,凭著金融自由港和法治的优势,大量资本进入香港市场,楼价进一步腾飞,第一城395尺楼价由不到百万升了4倍。

   因此可以说,香港楼价在过去三十年的攀升和大陆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必须指出,这种关系与大陆经济政策多年注重“需求侧”尤其明显。

   香港楼市往何处去?
   羊年未尽,楼市已经转势,猴年伊始,楼市悲凉,执笔之时,楼价指数已下挫11%,人们关心的是,跌势将尽还是靠稳,更或重拾昔日光辉,一骑绝尘。

待续。

下一篇:从中国经济转型看香港楼市(下)
『香港楼市之火凤凰狂想曲』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CD ROM 2016-02-21 01:14:10
沙发~

终。。於。。。到我抢到了。。。。
2. 打工仔 Andy 2016-02-21 14:22:02
无奈兄好文! 期待下篇大作! 
3. Dora 2016-02-21 17:46:44
期待下一篇
4. Sugar 2016-02-21 21:30:21

无奈兄:

似乎今日你和历史长河兄各自拣了对方惯常探讨的领域下笔 , 然而并没有令读者失望---喜出望外才真 ! 惊喜呀^^

其实今午已看了你的鸿文 , 因回覆LR的"引力波"一文打字累了才搁下了笔.最近公私两忙, 杂事纷至沓来又感染风寒....能不慨叹光阴荏苒 ,物换星移???猴年已至 ,相信香港会否极泰来吧 !

谨祝 贤兄合家安康 ,事事如意 !!!


5. Jerry 2016-02-21 21:59:18
好文
6. 无奈 2016-02-21 22:22:35
Jerry 兄,工仔兄,多谢支持。

Dora , welcome to the party. 

Suger 姐,河兄创意无限,令人拍案叫绝。看了你在河兄文章回复,心血来潮也已在那边助兴一番,恐怕见笑了。
7. 无奈 2016-02-21 22:50:20
CD兄,沙发惯常是我和工仔兄去抢的,恐怕工仔兄忙著收租数银纸,所以处於下风了,哈哈。
8. 一定估到 2016-02-23 01:42:47
下一篇一定是楼市只系调整,长线不败,唔买就笨。
9. 向饭民说不 2016-02-23 11:05:27

300万成北京买房门槛

  随着楼市持续回暖,北京买房门槛也在悄然提升。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最近1个多月时间内,北京纯商品房住宅签约套数为4299套,其中300万元以内的刚需物业只有2383套,占比为54.6%。而这些300万元以内的物业中,有一半以上位于平谷、怀柔、密云、延庆、房山等远郊区县。而且业内人士预计,今后随着“地王”的扎堆上市,北京入市的新房中,低价房将更少。

10. 无奈 2016-02-27 16:07:18
说不兄,中国大城市楼价升势不会如过去般一飞冲天,需求侧的发展已经是黄昏阶段,在未来的一段日子政策重点将会在“供应侧”改革,在下认为将会非常艰巨,除了民企去库存困难重重,政府改革的层面关乎行政,国企并合,人力资源重新分配,涉及的阻力不亚於反贪。因此,经济下行预期上升,楼价平稳已经不错了。
11. 萧峰 2016-02-27 16:56:57
但最近大陆频频出招,放宽贷款限制,就是死撑房地产市场,上海市场即刻有反应。这也是我不敢太看淡香港市场的原因。过去10年香港楼市的狂升,好大部分是受大陆影响,如果大陆房地产又booming,试问香港点会大跌。

12. 无奈 2016-02-28 09:36:29
的确,政府频出招托楼价令一线大城市楼市回暖,旨在去库存。然而,二三线城市库存积压庞大,短期难以消化。

同意萧兄港楼市不会太差,120之上应有支持,这指数是中美联合量宽的价位,若果资金在其他投资市场有出路,可以再低些,低息之下,还是砖头较稳妥。
13. 日月金 2016-02-29 12:39:12

阵脚毋须自乱 供应必须持续

陈茂波

发展局局长

2016229

最近,我留意到巿场上有一些持份者和媒体指,鉴於现时楼价已开始下调,政府应该减慢卖地,同时尽快「减辣」甚或撤销辣招,否则楼巿有机会重演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楼价急挫的情况。对此,我必须指出本港目前楼巿状况与97年的时候有很大区别,不可相提并论,我们不应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恐慌而自乱阵脚。

 

首先,正如我过去多次提到,近年本港住宅整体成交量,一直徘徊於1997年(即至今19年)以来的低位。在1997年的楼巿高峰期,一年间的住宅成交量便高达约172, 700宗;而在过去三年,即201320142015年的住宅成交宗数,分别只有约50, 700宗、63, 800宗及56, 000宗,这三年成交量的总和也及不上1997年仅仅一年的成交量。由此可见,近年本港楼巿气氛相对冷静,跟97年那种炽热气氛,不可同日而语。

 

住宅成交量持续处於较低水平,除了反映近年楼价飙升,楼价处於巿民不易负担的水平外,亦因为政府过去多年推出了多轮需求管理措施,压抑了投机炒卖和非本地的需求。同时,金管局自2009年开始,已先后七次收紧了住宅及其他类别物业的按揭成数上限,严控金融系统风险。其中去年二月,700万元以下物业的按揭上限更收紧至60%。犹记得去年这项措施推出时,一些原本正在储首期打算「上车」的年青人抱怨置业计划被打乱。然而,今天回看,这项措施当时压抑了部分需求,亦减少了去年巿场上一些需要借八成或九成按揭「上车」的个案。在这情况下,即使楼价下跌一、两成,也不至於立即出现大量负资产个案。而假若业主继续有稳定的收入,持续供款,一般而言即使楼价回软,银行亦较少要求供款人提前偿还按揭贷款。此外,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楼宇按揭利率约为2厘,亦远低於1997年时的约10厘水平。尽管美国在去年底进入加息周期,但由於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巿场普遍预期加息的步伐会较缓慢,因此对供款人构成的额外供款压力仍然相对较轻。换句话说,除非出现不可预见的因素,出现大量业主被迫出售住宅而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的机会较低。

 

此外,今天本港的金融环境和巿场已较1997年时稳健。在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汇率受到冲击,港元隔夜拆息一度飙升,迫使本港银行需要大幅上调最优惠利率;当时,亦有一些外资银行基於种种原因,撤离香港或减低在香港贷出的款额,令借款人相当被动,加重了楼巿调整的压力。今天,正如金管局总裁早前表示,即使本港经济金融环境正面对不同挑战,本港银行体系仍然稳定,资本充足率远高於国际标准,流动性亦非常充裕,过往的监管措施亦大幅提高了银行体系抗震能力,巿民毋须对一些巿场传言反应过敏。

 

在供求方面,近年政府正努力增加短中长期土地和房屋供应,希望回应社会迫切的住屋需求。根据统计处资料,过去十年(20062015),本港家庭住户数目增加了大约26万户,假设当中一半住户需要私营房屋的话,便等於需要约13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供应,而这尚未计及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家庭。而同一期间私人住宅落成量,则只有约11万个。正如我过去多次说明,本届政府的房屋土地供应工作是在努力「追落后」,并给予社会和市场明确信息,政府会按照长远房屋策略估算所定的房屋供应目标,持续稳定地向市场供应土地以兴建私营房屋。事实上,未来数年私人住宅落成量会持续稳定地增加。因此,对於未来楼巿,大家既毋须担心过去数年供不应求的情况会延续,亦毋须忧虑19972003年供过於求的情况会重演,而是有望逐步达致供求平衡。

 

当然,巿场永远存在难以预测的风险,本港以至全球今年的经济前景仍充满挑战,我们会密切留意最新的经济情况。然而,在客观审视各项数据和情况后,我们认为现时社会对住屋需求仍然庞大,楼价仍处於普遍巿民不易负担的水平,目前「辣招」没有条件作任何调整。政府会继续监察巿场最新情况,但我们亦毋须「自己吓自己」,政府不会因为某些「恐慌性」论调而自乱阵脚,或胡乱「托巿」。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土地供应方面的工作,不应因这些论调而退缩甚或全面停顿,否则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困扰本港多年的房屋供求失衡问题,届时受害的仍会是普罗巿民。

14. 向饭民说不 2016-02-29 14:47:55
今次立会结果,相信可以肯定香港将变成深圳人的后花园。

而本地job market 相信只有一些低增值的工作,而政府搞的所谓高科技相信都好难发围,因为香港有构思到产品输出,时间会非常长,到产品输出的时候,人地深圳已经跑在很前面,加上香港的自闭,失去了大陆市场,所以咩咩高科技,都无可能和深圳竞争。

当然暂时政府工,医生,律师不受影响,但是这些工作其实都是消耗型的GDP。

香港年轻人要发围只有去深圳和上海。可惜今日已非90年代,当年去深圳上海返工,都是打工皇帝,今日去深圳上海,变成要和大陆本地人竞争,还有肯定也会被排挤。

香港好学唔学,学台湾,估计传说中台湾的22k好快可以应用在香港大学生身上。
15. 无奈 2016-02-29 16:11:42
说不兄,深有同感。

说真的,我越来越觉得你讲嘅嘢好有道理,提前接管香港越来越真了。
16. 向饭民说不 2016-02-29 16:45:18
在国际融合和独立的过程中,其实英国,欧盟都在融合和独立的对决。

英国就来公投,公投这样民粹选举,估计英国是会退出欧盟。英国一旦退出欧盟,他的工业农业产品估计难以和欧洲竞争。还有退出欧盟之后,伦敦还可不可以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都好难讲啦。

英国退出欧盟,作为投资者,应该找寻那个城市会取代伦敦,成为欧盟的金融中心。

而英国仲有咩优势?
17. 无奈 2016-02-29 17:06:18
法国亦无竞争力,当然就要在德国找城市替代啦。

果真如此,美国佬就最高兴啦。
18. 无奈 2016-02-29 17:11:42
要搞科研都返去深圳啦,香港除了地贵之外,完全没有生产线。需要时,可能连粒螺丝都冇。
19. 无奈 2016-02-29 17:22:22
美国总统曾经希望苹果手机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助振兴经济,增加就业,苹果断然拒绝,原因是在亚洲生产由人力到配件及生产设备齐全。在美国找个相关的技术员都冇,和香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