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天马纵横 返回
浏览人次:28224    回应:3
天马纵横

话说孔子之:君子新解

 

陈增涛

Délifrance 创办人
2016年8月1日

  孔子一生人想当官治理国家,但事与愿违,一直到了五十岁才有机会在鲁国谋得一官半职,根据儒家经典记载,三年后就被迫离去,开始了十三年周游列国企图游说诸侯以实现他回复西周政治制度用礼乐治国的理想。

  在春秋战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孔子从年龄来说已经是老头子一个,他的学生更容易被诸侯看上。但孔子富有殷商民族坚持与恒心的天性,正如他自己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但在孔子生存的纷乱世界,西周封建和宗法制度已历经五百年,已经把贵族阶层完全分化,许多原来的贵族已经沦落为大量的“士”,家道中落。而诸侯大宗又受到小宗的卿大夫所劫持。当时的鲁国就是这情况,由“三桓”三大家族执政,君主的大权旁落。孔子当上一个司徒或大司冦的官职,其实有名无实。如果从孔子恢复西周周公的政治制度来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大倒退,乏善可陈。他说的“述而不作”,他要敍述的是当时在贵族阶层流行的六艺,他的执政理念就是回到所谓西周的全盛时期的文王武王和周公的时代,只不过是个乌托邦。

  在可能是战国初期由他学生或更晚的儒家所收集而成书的【论语】里,谈论的中心已经很少涉及执政理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正名。其实,要重新返回到西周初期,时代变了,社会的结构变了,又怎可能呢?【论语】本身是本乱杂无章的大杂烩,记载了孔子三十岁以后四十多个年头,他和学生间的生活点滴。虽然分二十章,但并非每章有一个主题。可能是由许多人加加减减其中内容的结果,也没有一个主编比较有系统的整理。也有可能既然孔子被学生推上了神台变成了圣人,以中华民族敬师重道的传统,也就没有人冒大不韪的危险以免被人围攻了。

  【论语】乱杂无章,二十章也不到一万二千字,所以可以很快看完。如果胡涂了,看多几次也就梳理出一个头绪出来。孔子三十岁开始的二十年间是个教书匠和治丧相礼的传统儒者。“有教无类”也不是他的专利。据说鲁国就有一个少正卯大夫,也开坛教学,可能教学更加风趣,许多学生都从孔子门下跑到少正卯那里听课。孔子既然是“述而不作”,估计指的是他传授六艺,也就是说诗、书、礼和乐,至於易和春秋可能是晚期的事。当时就是在周公的鲁国,国君和卿大夫家族之间也根本无礼可讲,朝庭大权一直把握在“三恒”家族,其他诸侯国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礼崩乐坏是普遍现象。【礼记.曲礼】说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指的礼是贵族间的社交规范,与平民无关。即所谓的“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 “君子”逐渐开始含著道德的意味。孔子在【论语.颜渊】说的“爱人”和在【论语.雍也】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成为了追求对象。 其实孔子讲“仁”实在太不可捉摸了,人人可以有他主观的理解,而孔子自己可能觉得最明确的,应该是在【论语.颜渊】讲的“克己复礼为仁”。但周礼在贵族的君子间一早就没有人遵守了。在【论语】中,“君子”的概念从贵族走向有仁德的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如果说从政治角度来看待,孔子是反动老顽固,但在不知不觉间,孔子却为世俗的“小人儒”加入了道徳的色彩,蜕变成“君子儒”。

  而正是儒家的这一点点的道德色彩,塑造了中国自汉武以来的中国历史。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儒来 2016-08-01 20:58:07
陈兄您好!
喜见兄载文,深入浅出阐述孔圣生平,区区千字足让小弟决心拿【论语】看看,
希望兄您继续说孔。
2. 同道人 2016-08-02 04:35:13

历史经常有同道人....

 

1973年12月底,由周恩来亲笔起草的中共中央关於邓小平担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通知,迅速发至全党、全军、全国。这时的邓小平,已是集党政军三要职於一身,开始全面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几乎就在中央档案下达的同时,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几个月里一直不苟言笑的周恩来,这几天就像是变了1个人。

  然而,1974年从一开始就是不平静的。

  元旦那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的社论中提出:“要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批孔是批林的1个组成部分”。由此发出了“批林”也要联系“批孔”的信号。

  1月12日,王洪文、江青致信毛泽东,建议转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编辑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称这份材料“对当前继续深入批林、批孔会有很大帮助”。18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转发了《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继而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

  江青等人果真是要“批林批孔”吗?人们记得: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在批判林彪一伙的反革命罪行的过程中,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的正确意见,意欲将批林斗争引向深入。正是由於江青一伙从中作梗,才使得批林运动陷於夭折。

  至於“批孔”,更不过是江青等人为“联系现实斗争”而玩弄的一套障眼法。早在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之前,江青就借要“评法批儒”,试图把所谓“儒法斗争”内容塞入党的十大政治报告中。结果被周恩来以“这个问题还需要消化一段时间”为由,否定了江青的主张。

  这一次,江青等人又打出“批林批孔”的招牌,似乎只有把死於2000多年前的孔丘拉出来批一通,才能将死於2年多以前的林彪一伙“批深批透”。这一弥天大谎,恰恰是“四人帮”自己把它揭破的。

  1月25日,在中央、国务院直属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江青等人俨然以党中央领导“批林批孔”运动的主要负责人自居,颐指气使,动辄训人,无限上纲,置到会的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於被领导、被指责的地位。他们提出“批林批孔”所要联系的“实际”之一,就是要批判所谓“走后门”问题,即“批林批孔”又批“走后门”。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是企图利用群衆对“走后门”的不满,故意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进而整倒中央和地方的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而“文化大革命”中、后期,正是由於周恩来的不懈努力,才“解放”并使用了许多老干部。因此,“四人帮”一伙的矛头,最终是对准周恩来的。

  就在“一・二五”大会前后,江青等人还制造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

他们以个人名义向军队系统大量写信、送“材料”,还勒令《解放军报》停刊数月,在军内大搞“放火烧荒”;他们围剿《三上桃峰》等剧目,批所谓“黑画”,批纪录片《中国》,以“回击文艺黑线复辟”;

  他们一手制造了“马振抚公社中学逼死女生”、“黄帅驳‘王亚卓’”、“北京永乐中学学生被逼跳楼”等事件,以“证实”“教育黑线回潮”;

  他们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所谓“蜗牛事件”,以“证明”国务院领导人批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崇洋媚外”,等等。

  所有这些,都成了江青一伙提出“批林批孔”所要联系的“实际”。无怪乎当时便有了“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的说法,而江青等人更彷佛是当年中央文革小组的再现。

  这时的周恩来,正值癌症发展,病情日趋加重之际。从1月下旬起,他连日便血,不得不施行癌细胞的控制治疗,尚需配合以恢复、休息。但在“四人帮”一次次进攻面前,周恩来既不可能安心地放下工作去休息,也不会不闻不问地表示沉默。他此时的一桩心事是:在自己病倒之前,必须有1个人能够取代他现在的地位,以便在今后的斗争中同“四人帮”一伙继续周旋、抗衡。

  周恩来思虑已久的这个能够接替他的人,便是邓小平。

  周恩来清楚,邓小平刚刚恢复党政军职务不久,必须抓紧时机,安排好邓的实际权力,并创造一切条件,为邓小平提高声望,扩大他在党内外、国内外的影响。因为自己一旦病倒,就再难回到工作岗位。

  1974年1月18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成立由叶剑英牵头,有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等参加的中央军委5人小组,全权处理军委日常事务及紧急作战事项。邓小平由此进入军队领导核心。之后,政治局会议又正式向毛泽东提出这一建议,得到毛的赞同。这样,便走出了邓小平接替周恩来格局的第一步。

3. 儒来 2016-08-02 16:52:47
布衣中,问英雄,皇图霸业成何用?禾忝高低六代宫............